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文/赵琦 图/商景豪
阳谷县石佛镇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村庄,名叫鲁庄村,这里留存着近2000年历史的古法造纸术——鲁庄造纸。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书纸香气长久地萦绕在鲁庄村,塑造了这个小村亘古不变的独特气质。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鲁庄古法纸
历史 140多户家家会造纸
《汉书》记载,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开始在谷城(今阳谷)传授造纸技术。鲁庄村有一口蔡伦井,至今保存完好。据说,这是蔡伦为方便取水造纸,专门挖的一口井。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鲁庄古法纸
蔡伦在此收了3个徒弟,大徒弟抄木浆白宣纸,二徒弟抄桑皮麻浆毛头纸,三徒弟抄草纸。相传,鲁姓先人曾随蔡伦学习,鲁庄村造的纸便是二徒弟传下来的毛头纸。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选材
制造毛头纸,需使用麻布、麻绳或渔网。经过斧头剁、菜刀铡,然后用石碾碾压,蒸锅蒸熟再用石灰漂白,小石碾碾压成浆后,再下池捞纸,捞完纸榨干水分,再一张张地把纸揭下来,往墙上晾晒。过去,从高处向鲁庄望去,几乎家家都用石灰墙晒纸,曾有“远看白花花、近看是鲁庄”之句。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古法造纸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鲁庄村14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会造纸。鲁庄人常说:“鲁庄有四多,水坑多、石碾子多、老井多、石灰墙多。”全村共有20多盘大石碾、30多盘小石碾,目前保存完好的大石碾有6盘、小石碾1盘。现在村中一些废弃的碾子,有的已使用了几百年。
毛头纸透明度好,韧性极强,最适合糊窗户,做棉衣内衬。因为北方天气寒冷,古时家家户户都要用毛头纸糊窗户、糊墙、做炕席。一层毛头纸刷一层桐油,大概五六层就可以做炕席了,做出的炕席光滑且亮丽。不少人还用作写字、印书,质量比宣纸不差,价格却便宜不少。
坚守 千年技艺的守望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机械造纸逐渐取代手工造纸,老艺人逐渐退出,年轻人不愿从事,鲁庄造纸濒临失传。
近年来,市县文化部门积极推动鲁庄造纸申遗。鲁庄造纸先后入选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省级非遗传承项目,古法造纸技艺传承渐有起色。
【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古法造纸
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年逾六旬的传承人鲁清田,他也是目前鲁庄村唯一一位还在经营着造纸作坊的手工抄纸匠人。鲁清田从11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手工造纸,练就了精湛的抄纸技艺。
谈起造纸,鲁清田心绪翻涌:“1990年以前,鲁庄还有30余户人家造纸;1990年以后,造纸的户数一年比一年少;到2000年,鲁庄只剩3户人家造纸。2000年之后,我们村坚守手工造纸的只剩下我一个人。”
蔡伦|聊报深读丨近两千年文化积淀 鲁庄造纸:老手艺遇新生机
文章插图

晾纸
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独自坚守需要莫大的勇气。事实上,鲁清田本人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将这份信念传给了儿子鲁福增。
“尽管受机械化生产冲击比较大,但是手工造纸还是有市场的,比如,我们鲁庄造的手工麻纸细腻程度虽不及机械造的宣纸,但是它绝不会洇纸,渗水性能好,耐保存。所以,现在很多书画院、供应商都从我这里直接订货。”鲁福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