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河南书法家张利安获得银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是当下书法界最高奖项,能够获奖证明他的创作实力得到了多数评委的认可。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张利安获奖的作品,是典型的“展览体”,用笔娴熟、气韵流畅。书写的内容是一些通俗易懂或熟知未必真知的文辞,不给评委留下晦涩、深奥,进而疑虑重重、举手绝杀的机会。
这样的作品,证明张利安久经竞技书法体制的磨练,可谓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实上的确如此,张利安出道很早,在20几岁的时候就入过国展,前前后后入展、获奖无数,对如何创作适合参展的作品,可谓轻车熟路。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评委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从竞技书法体制中脱颖而出的书法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自然不会越雷池一步。因此,他们看重书法家的写字技能,只要不书写犯忌的文辞,获奖的几率依然存在。
张利安获奖作品,除了“自选动作”以外,还抄录了孙过庭《书谱》和刘义庆《世说新语》片段。文辞安全、可靠,笔头功夫硬,评上银奖,有何不可?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张利安是当代活跃的书法家,具有较强的创作实力。从书法本身来看,张利安的书法有完整的艺术结构,有娴熟的笔墨功力,有符合竞技展览体制的思考,有参与当下书法竞争的心理准备,总之,作为当代优秀的书法家,他有足够的智慧和强势的能力博取功名。
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轴》,笔调清劲,墨色润朗,乌丝栏隔离出来的蕴藉,小楷题跋的进一步渗透,印章的巧妙运用,几近完美无缺。这就是竞技书法体制下的产物,这就是当下评委们对国展、兰亭奖获奖作品的要求。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在找不到其它的、更为科学的评判依据的情况下,那么,投稿作者们请拿出你们的手头功夫吧,使出你们的浑身解数吧,让笔墨趋于完美,让形式更为新颖,参加书法的“国字号”展览、评奖,好像自古华山一条道,只能死拼手头功夫与作品形式。
有了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有了张利安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身份”。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也让我想起当时在展厅参观张利安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书法作品时,看到作品旁边的展板上有评委所写的一段颁奖词:“王、米、赵、董,笔法精通。清雅圆润,细腻严谨。”
这是对张利安总体书写能力的概括。我同意评委这样的概括,在当代竞技书法体制下,没有这样的准备和积累也是不行的,所谓技压群芳,就是如此吧。
书法作品|笔墨完美、形式新颖:他的3件作品,获书法兰亭奖银奖
文章插图

行书《节录刘义庆〈世说新语〉》,其构思与书写,与《节录孙过庭〈书谱〉轴》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样的“王、米、赵、董,笔法精通。清雅圆润,细腻严谨”,一样的乌丝栏、小心翼翼、整齐划一……
当代书法的热流是在展厅中崛起的,展厅书法强调视觉性,对形式有着独有要求。当代书法家为了适应展厅视觉的“号召”,自然会追求形式的出新、笔法的洗练,让书法作品好在一个全新的书法生态中摆拍。
正如张利安自己所讲的那样:“在书法创作中,起点也是终点,周而复始,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中,寻求新的肯定与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