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 )



什么叫“高考化”?所有学生都去考研 , 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去高考 , 我们的教学围绕着高考而来 , 非高考科目不学习 , 这叫“考研高考化” 。 如果出现这种导向 , 对整个的人才培养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

首先 , 本科院校没有坚持办学定位 , 没有给学生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 其次 , 学生会以提升学历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 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 出现这种问题 , 会进一步加剧学历的内卷、教育的焦虑 。 因此 , 我们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之后 , 一定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这些不科学的评价体系 , 真正回归到“育人”上面来 。


我们一直呼吁要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 而今天我们还是“学历社会” , “学历社会”一定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出问题 , 会导致人才培养的浪费 , 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 。 所以 , 当务之急是我们要回到“能力社会” , 但是构建“能力社会” , 要建立起与“能力社会”相匹配的人才评价体系 。 现在说在推进“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改革 , 但是“破五唯”又很艰难 , 而“破五唯”的本质是破除行政评价 。 之所以基础教育存在“唯分数”、“唯升学” , 整个社会存在“唯学历” , 核心是行政的评价体系作为主导 。


比如说地方政府评价一所高中办学 , 往往用升学率来评价高中办学 , 用升学率考生分数来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 。 虽然这几年已经非常明确地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给老师下达升学率指标 , 不能以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 , 甚至明确严禁炒作高分 , 炒作状元 , 炒作高考升学率 。 但实际上 ,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 , 地方政府在评价学校办学和老师教育教学的时候 , 还是坚持升学率指标 , 还是升学政绩导向 。 这个不改的话 , 会导致一个巨大的问题 ,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去扭转 。


如果存在升学率指标 , 我们就会发现地方政府没有履行教育职责 , 因为你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办学 , 暗含着对不同学校、不同教育进行优劣评价 。 比如说用高中升学率来评价初中办学 , 不就是认为普高高于中职吗?这会导致中职在政府部门低人一等 , 随之就会让我们的社会、让学生和家长不愿意去读中职 。

如果以本科率来评价我们的普高办学 , 那不就是矮化和歧视高职吗?因此就不会办好高职吗?甚至用“985率”来评价高中办学 , 那不就是歧视一般的本科院校吗?在发达国家没有升学率这个概念 , 因为地方政府认为 , 每一所学校我都要办好 , 每一类教育都是学生值得的选择 , 它是以办好每一类教育 , 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 作为政府发展教育的一个方向 。

只要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 , 把教育分为三六九等 , 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就不可能缓解 , 教育资源再怎么丰富 , 都不可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 。 为什么教育焦虑?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太少 。 请问什么叫优质教育资源?


现在整个教育资源其实相对以前已经很丰富了 , 但是如果你认为只有前5%的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 , 不管怎么样发展教育资源 , 都不可能让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缓解 。 只有实行各级各类教育都能办出一流学校 , 只有把每一所学校办好 , 让每一类教育都能够办成学生愿意去选择的教育 , 才可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 。

因此去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 , 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 , 不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 , 中职和普高是平等的 , 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也是平等的 。 这才能让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 , 随之才会以能力提升作为导向主线来进行学业规划 , 而不再以学历提升作为学业规划的导向 。 这实际上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