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都观察家



对谈人: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何能


▌大学高中化 , 考研高考化


透镜LENSWAVE :现在 , 大学高中化、考研高考化是整个社会广为讨论的一个问题 , 很多时候会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不是培养具体的人才 , 不是做教育的 , 而是一个类教培机构 , 学生在这里只是作为考研的受训者 。
早期的考研 , 可能会更类似于我们提到的双向选择 , 因为考研的人不多 , 录取的人也不是很多的时候 , 导师就可以精挑细选 , 看这个学生是不是适合读这个专业 , 是不是有在这个地方学术发展的前途 。 但是 , 现在的考研就变成 , 我报考大学、报考导师并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 , 而是可能考上 , 能给我一个研究生的身份 , 就变成一种“为考试而考试”的高考化了 , 您怎么看待考研这样的一个转变?


熊丙奇 :我觉得这不是它的核心原因 , 是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升学导向” , 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存在“唯学历论” 。

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是“升学模式” , 所谓“升学模式”是高考制度带来的问题 。 高考制度导致我们整个的基础教育是围绕着考试招生来进行 , 我们刚才谈的“考什么就教什么 , 教什么就学什么” , 所有都是以升学为导向 , 它不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 。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 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专科生和本科生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由于我们是“唯学历论” , 所以说大家就转向去考研 。

随之我们出现了“考研高考化” , “考研高考化”跟地方本科院校的“升学导向”是有关系的 , 这里面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 很多的地方本科院校 , 他们的生均经费比较低 。 本来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进行职业教育 , 就是应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 。 但是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均经费比较低 , 因此选择了快速的、能够节省办学成本 , 同时也能体现办学政绩的一个方向 。

围绕着考研来办学 , 就不会开启所有的大学课程 , 而是主要关注少数考研课程 , 围绕着考研的科目来进行教学 。 随之它就会节省办学经费(包括聘请师资、开设有关课程的经费等等) , 甚至有的实验也不开了 , 因为考研不考实验 。 所以从办学经费这个角度上来说 , 只是关注考研的课程 , 就跟我们的高中一样 。 本来高中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维并举 , 除了我们的高考科目之外 , 其他的教学也应该关注 。 结果高中也只是关注高考的课程 , 非高考的课程被边缘化 。 一些本科院校也是一样 , 只关注考研课程教学 , 非考研课程教学就边缘化 , 这其中有它的一个办学成本考量 。

所以说要加大对本科院系的投入 , 让高校能够开好所有的本科课程 , 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学 。

如果说我们没有完整的本科教学 , 会影响到考研的学生质量 , 即便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 学生的整体质量是不高的 。 另外 , 如果学生考研不成功 , 他回来就业就特别难 ,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非常艰难的一个原因 。

另外 , 由于现在社会是“唯学历”导向 , 因此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历 。 如果一个本科生考上研究生 , 我们就认为他成功了 , 我们不会关注他接受本科教育的质量 , 而是去关注他的学位高低 。 因此 , 就把所有学生裹挟到考研这条路上来 , 随之就出现了“考研高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