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魏晋楷书非唐楷能比,它究竟高明在哪??
??
接下来要讲的是宋·姜夔《续书谱》的第二章《真书》的第二讲:魏晋楷书非唐楷能比 , 它究竟高明在哪?
阅读前提示:本文约有两千字 , 涉及书法知识较多 , 建议书友能耐心阅读 。
“魏、晋书法之高 , 良由各尽字之真态 , 不以私意参之耳 。 ”姜夔说 , 高明在魏晋按照字的实际形态下笔 , 不夹杂书写者的个人私意(下图为三国·魏国·钟繇楷书) 。
本文图片
后世的变化
“或者专喜方正 , 极意欧、颜;或者惟务匀圆 , 专师虞、永;或谓体须稍扁则自然平正 , 此又有徐会稽之病 。 或云:欲其萧散 , 则自不尘俗 , 此又有王子敬之风 , 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
姜夔说 , 后来有人喜欢方正 , 就极意模仿欧阳询和颜真卿;有人喜欢圆转均匀 , 就专门学习虞世南和智永;有人说写得扁些则自然平正 , 这又犯了徐浩的书法弊病;有人说写得疏朗自然不俗 , 这又沾了王献之的习气 , 而这些并不足以诠释书法艺术 。
在姜夔看来方正、圆转、扁平和舒朗仅是书法一角 , 欧、颜、虞、智、徐、王的字也代表不了书法的全部(下图为唐代徐浩楷书) 。
本文图片
正确的写法
“真书用笔 , 自有八法 , 我尝采古人之字列之为图 , 今略言其指:点者 , 字之眉目 , 全藉顾盼精神 , 有向有背 , 随之异形 。 横直画者 , 字之体骨 , 欲其坚正匀静 , 有起有止 , 所贵长短合宜 , 结束坚实 。 丿、乀者 , 字之手足 , 伸缩异度 , 变化多端 , 要如鱼翼鸟翅 , 有翩翩自得之状 。 乚、亅者 , 字之步履 , 欲其沉实 。 ”
姜夔说 , 要这么写:丶是一个字的眉眼 , 全靠顾盼有情 , 或向或背 , 各随字形而异 。 丿、乀是字的手脚 , 长短不同 , 变化多端 , 要像鱼的胸鳍、鸟的翅膀那样有翩翩自得的神气 。 乚、亅是字的步伐 , 要沉厚结实 。
这里姜夔说是概念 , 具体可以参考张怀瓘《用笔十法》 , 大家可以在以往的文章中找到 , 亦可以参考“永字八法” , 不再赘述 。
本文图片
晋唐书法的区别
“晋人挑剔 , 或带斜拂 , 或横引向外 , 至颜、柳始正锋为之 , 正锋则无飘逸之气 。 ”姜夔说 , 区别在晋人写字挑剔 , 或带斜拂 , 或横引向外 。 到颜真卿、柳公权手里 , 开始专用中锋 , 全用中锋 , 自然就没有飘逸气象了 。
斜拂和横引向外 , 我认为是执笔的姿势(一家之见仅供参考):斜拂即执笔时手心略向上翻 , 横引向外即执笔时手心向右翻 , 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毛笔与纸面产生一定角度 , 从而出现侧锋 。
而中锋则需要毛笔与纸面垂直 , 全中锋则需要一直保持垂直 , 一直保持则需要手心一直向右 。 曾听闻有老师在学生练字时于其毛笔上放一枚铜钱 , 铜钱不掉视为合格 , 我试了试 , 只有毛笔与纸面垂直铜钱才不会掉 。
本文图片
书法的核心
“转折者 , 方圆之法:真多用折 , 草多用转;折欲少驻 , 驻则有力;转不欲滞 , 滞则不遒 。 然而真以转而后遒 , 草以折而后劲 , 不可不知也 。 ”
姜夔说 , 核心是:楷书多用折笔 , 草书多用转笔 , 折笔要稍稍停顿 , 停顿就有力;转笔不可停滞 , 停滞就没劲 。 然而楷书兼用转笔 , 可使更遒健 , 草书兼用折笔 , 可使更险劲 , 这一点不可不知(下图为唐·张旭草书《肚痛贴》) 。
- 楷书$「每日一字」 捧(2699)2022.01.18
- 校名!毛主席的两幅楷书作品,差别很大,一幅为学校题名,一幅题寿词
- 王志安&他的楷书很轻盈,以褚楷为基,兼收行意,洒脱清丽,严谨中蕴灵动
- |田英章楷书虎年春联15副(带横批)
- 卢中南@这样的楷书你会给赞吗?戴卫华的楷书有高古精逸之气,书风尚雅
- 钢笔!钢笔书法还得看陆维中,钢笔写出了魏晋风,端庄隽秀,儒雅细腻
- 浯溪$颜真卿极其壮观的楷书,刻在湖南一崖壁,书法气势恢宏
- 盐城市#他的楷书碑骨帖韵,行笔入楷,自成一体,清新脱俗,网友:服气!
- 春联#「书画欣赏」 田英章楷书集字虎年春联15副(带横批)
- 书法#他是一位将颜楷写到极致的书法家,其楷书含蓄蕴藉,端庄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