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中秋:听说宋代人过中秋节不吃月饼,那吃啥?来只螃蟹吧

|宋词中的中秋:听说宋代人过中秋节不吃月饼,那吃啥?来只螃蟹吧
本文图片

苏轼赏月
自唐代起 , 中秋赏月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尚 。 王建写有“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语 , 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于明月之中 。 诗圣杜甫也有一些关于中秋主题的佳作 。 到了宋代 , 由于新的文学载体词的流行 , 从而诞生了大量与中秋有关的词作 。 中秋词记录了不少宋人过节的习俗 , 非常有趣 。
【|宋词中的中秋:听说宋代人过中秋节不吃月饼,那吃啥?来只螃蟹吧】一.宋代人为什么爱写中秋词
唐代虽然重视八月十五 , 也有一些赏月活动 , 但还没有出现中秋节 。 到了北宋 , 中秋节才正式形成 。 得益于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 对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 人们开始重视中秋节 , 相关娱乐活动增多 。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追述北宋中秋:“中秋夜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丝篁鼎沸 , 近内庭居民 , 夜深遥闻笙竽之声 , 宛若云外 。 闾里儿童 , 连宵嬉戏 。 ”每到中秋节 , 富贵人家就重新装饰自家台榭 , 民间则到酒楼里占座 , 以便赏月 。 宫廷里举办中秋宴会 , 丝竹之声不绝 , 附近居民也能听到 。 儿童也能在这天“放飞自我” , 通宵不睡 , 嬉戏玩乐 。
中秋拜月也是一项重要的宋代节俗 。 在中秋节 , 不论贫富 , 男女皆要拜月 , 或是外出登楼 , 或在家中庭院 , 所求各有不同 。 男孩是希望自己蟾宫折桂 , 取得科考佳绩 。 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 , 只为嫦娥爱少年” , 女孩们则期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貌似嫦娥 , 将来能有段好姻缘 。
|宋词中的中秋:听说宋代人过中秋节不吃月饼,那吃啥?来只螃蟹吧
本文图片

宋代都市
家国破碎 , 朝廷南渡 , 南宋中秋却愈发繁盛 , 中秋词数量都远超北宋 。 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人口南迁 , 类似都城临安这种大城市人口密度极高 , 文人数量多 , 城市文化依旧繁荣 。 二是中秋节自带团圆属性 , 这给了大批南逃的文人和百姓思念故土 , 感怀故人的好机会 。 因此每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 即使是穷苦百姓 , 也要解衣市酒 , 想方设法过节 , 不肯虚度此夜 。
不论是北宋时人们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尽情娱乐享受 , 还是南宋时百姓借中秋怀念故土 , 感伤家国 , 这些带有强烈情绪的素材 , 都激发了文人们的写作欲望 。 而词本身所特有的长短句形式和音乐特性又与中秋主题有很高的契合度 , 作者可以通过长短灵活的句子更详细地叙述中秋内容和抒发节日情思 , 正因如此 , 宋代文人很爱写中秋词 。
二.宋词中的月、人、情
天上月圆 , 人间月半 , 中秋词中出现最多的景自当是天上圆月 , 多情婉约的词人也不会直呼其名 , 而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给它创作了许多名字 。 古人认为 , 月宫中住着美丽的嫦娥 , 蟾蜍就是嫦娥的化身 , 人们便用蟾蜍代指月亮 。 如曹勋在《尾犯·甲辰中秋》写道:“渐看蟾彩 , 东山旋升 , 金饼上云际 。 ”团圆平安就是幸福 , 古人安土重迁 , 若非战争、灾害 , 轻易不离家 , 这种观念也折射到了月亮之上 , “蟾蜍去月 , 天下大乱” 。 一旦蟾蜍离开月亮 , 就意味着天下大乱 。
古人还认为 , 玉兔也住在月宫中 , 玉兔整天忙着捣药 , 这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甚至飞升成仙的灵丹妙药 , 这一想象也体现在了宋词中:“人自老 , 兔长生 。 ”“乱呼蟾兔 , 捣霜为驻颜玉 。 ”可见青春永驻 , 长生不老 , 也是宋代人的追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