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华说华服|中秋服饰的遐想

古人爱用“堕钗”“堕翠钿”来形容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 其场面实在壮观 , 远不是吃一个月饼能了事的 。 而京津一带的中秋服饰亮点 , 主要体现在“兔爷儿”身上 。
中秋|华说华服|中秋服饰的遐想
本文图片

刊于《天津日报·满庭芳》9月17日
小时候 , 不记得将月亮“呼作白玉盘” 。 我一直觉得月亮上有山有水有宫殿 。 每逢夏日的夜晚 , 我们就在复兴公园草坪边 , 对着满天繁星 , 听外祖母讲嫦娥玉兔 , 讲牛郎织女 。 我努力搜寻着 , 想看到嫦娥什么样儿 , 穿着什么样儿的衣服……
稍大些 , 我总画嫦娥等神话人物 , 其服饰形象就只能借鉴古画中的“麻姑献寿”或“天女散花” 。 再长大些 , 读毛主席诗词《蝶恋花》 , 方知月宫中还有砍桂树的吴刚 。 吴刚什么样儿呢?我笔下的吴刚典型是宋明绘画中的农民打扮 。 嫦娥的丈夫是后羿 , 那后羿什么样儿呢?有的画上将他画成头插一圈山鸡尾羽 , 身披兽皮 。 那么 , 嫦娥就不应是襦裙簪钗了?传说后羿是夏代的一个君主 , 奴隶社会早期的中国服饰应是上衣下裳 , 有冠有履了 。
我开始中国美术史教学后 , 见到长沙马王堆汉墓轪侯之妻墓中出土的帛画 。 帛画呈T字形 , 最上两角分别是有金乌的太阳和有金蟾的月亮 , 中间略下方有守天门的对坐的两神 。 月身下缘有一人似奔向月亮 , 基本呈飞状 , 可惜服饰模糊不清 , 总之不是很讲究 , 据说这就是嫦娥 。 我虽然依着考古界的说法去讲,但始终怀疑这是嫦娥吗?如果真是 , 未免太狼狈了 。 因为守天门者和墓主人、侍者 , 甚至最上方中间的女娲的服饰形象都很优雅 , 同在一幅画上 , 这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中秋|华说华服|中秋服饰的遐想
本文图片

长沙马王堆汉墓轪侯之妻墓中出土帛画 , 图据网络
诗人李商隐觉得“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我想一则是嫦娥未想到西王母给后羿的灵药这么厉害 , 二则一定是看到人间祭月闹月的场景还是很温馨很吸引人的 。 明代朱鹤龄写《中秋踏灯词三首》 , 第一首“皛皛金波濯采鲜 , 虬灯万点斗婵娟 。 嫦娥也似多情思 , 下逐香尘看少年 。 ”第二首写“九陌荧荧不夜天,绛河光淡倍流妍 , 道旁微有香风度,知是妖姬堕翠钿 。 ”清代洪亮吉写《十二月词》中“八月”时“十三月 , 如元宵 , 十四十五光尤饶……庄家灯谜猜不完 , 曲巷更有花灯看 。 打十番 , 跳百索 , 拦路复看飞鼠落 。 兜鞋才了复堕钗 , 南街怯行行北街 。 君不见 , 团团明月方迎面 , 一入采棚天不见” 。 看来古代逛灯市赏明月的女性颇多 , 古人爱用“堕钗”“堕翠钿”来形容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 其场面实在壮观 , 远不是吃一个月饼能了事的 。
京津一带的中秋服饰亮点 , 主要体现在“兔爷儿”身上 。 清代乾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有静香居主人云:“团圆果共枕头瓜,香蜡庭前敬月华 。 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 。 ”天津诗人写竹枝词“月宫神马拜家家 , 取义团圆供果瓜 。 位甚尊崇名甚亵 , 闺人戏唤‘兔儿爷’” 。 月宫中的玉兔捣药终日 , 太为辛苦 , 值此普天下拜月之时 , 也该抖一抖威风了 。 而这威风恰恰体现在服饰上 。
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写:“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 , 饰以五彩妆颜 , 千奇百状 。 ”同是清代的富察敦崇也在《燕京岁时记》中设“兔儿爷摊子”条 , 记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 有衣冠而张盖者 , 有甲胄而带纛旗者 , 有骑虎者 , 有默坐者 。 大者三尺 , 小者尺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