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评论丨手机能拍出比肉眼可见更完美的月亮,但今晚请记得凝视天上那一轮
每个月都有月圆的一天 , 但是只有中秋节的月亮才是更美的 , 因为人们需要它 。在假日安排上 , 中秋节是一个“小节” 。 只放一天假 , 要和周末一起才能休三天;它也没有享受到高速免费待遇 。
但是人们很明显能感受到 , 今年的中秋节日气氛很浓 。 一个证据是 , “讨厌”的群发消息出现了 , 而在朋友圈 , 也是清一色的节日祝福刷屏 , 队形整齐度几乎可以和春节相提并论 。 甚至还有不少人抢先一步 , 在昨日(农历8月14)晚上就开始了节日庆祝——中秋也有了自己的“节日前夜” 。 我楼下的邻居 , 昨晚就邀请亲朋好友在大阳台上赏月 , 这是过去几年都没有的新气象 。 往常 , 这一家总是安安静静 , 很少能在大阳台上看到他们的身影 。
【肉眼|评论丨手机能拍出比肉眼可见更完美的月亮,但今晚请记得凝视天上那一轮】中秋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 赏月和团圆 , 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主题 , 但每个阶段或者时代的过节方式不尽相同 。 “节日”和日常生活不同 , 却又能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的整体状态 。
小时候住在农村 , 中秋节晚上一家人会在院子里吃月饼 。 那时的月饼像七寸的披萨那么大 , 父母要用刀把它切成好几分 , 每人一块 。 月饼非常硬 , 也不太好吃 , 我只能抱着“不能浪费”的心情多吃一点 。 但是 , 一家人一起吃月饼 , 却是最美好的回忆 。
在我印象中 , 月饼是“难吃”的食物 , 离开家乡的很多年我都不吃月饼 。 后来才发现 , 月饼不但很好吃 , 还可以做出各种花样 。 我会寄月饼给在老家的父母 , 最近却突然发现 , 我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在老家过中秋节了——那种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情景 , 似乎只能是一种想象 。
过去几十年 , 中国人展开了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口大流动 , 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都处在变动之中 。 几代年轻人成长起来 , 和父母分离 , 开始独自打拼的生活 , 这也让“团圆”变得更有意义 。 在你离开故乡之前 , 谈论故乡毫无意义 , 而只有一家人像满天星辰一样散开的时候 , 赏月和团圆 , 才变成了真正的“刚需” 。
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 , 中秋节变得越来越重要 。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 , 人们随时可以进行视频聊天 ,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空间分离给人带来的孤独感 。 但是 , 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 , 新的孤独(人群中的孤独)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 年轻人在讨论“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牛x症” , 其实这是“孤独”的一体两面 。 社交媒体让人时刻处于“群”之中 , 但是那种真正的亲密 , 反而变得稀缺 。
沿着这种逻辑 , 今晚的月亮一定是最圆最美的 。 因为2021年的中秋节 , 甚至和2020年都有很大不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 它一直在那里 , 但是人们的生活 , 却在变化 。
今年 , 过去人们期待多年的教育改革 , 开始动了真格 。 “双减”已经启动 , 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将大大减轻 。 这一变化给不同的人群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 。 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 , 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型;学校的老师 , 可能因为“课后服务”变得更加繁忙;孩子们的作业更少 , 有了更多休息和发展兴趣的时间 , 对他们来说 , 这个中秋节一定更加愉快 。
其他影响人们生活的变化还有很多 , 房地产调控正在走向深入 , 即便是租房的年轻人 , 也能感受到它的变化;生育政策也正在放宽 , 生育三胎变得正常化……这些改革 , 说不定也会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多年后中秋赏月的场景 。 去年开始的疫情 , 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 一系列的改革 , 则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
- 儿子&封面评论 | 杭州版《美丽心灵》刷屏,唯有潺潺的爱可消融厄运的坚冰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海瑞#文艺评论丨黄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灵魂
- 下里#书法评论:带你了解真正的雅俗共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 评论家#文学创作中的恐洋崇洋现象
- 艺术教育#文艺评论 | 从舞台到屏幕 流媒体会让喜剧变成快消品吗?
- 长篇#文艺评论丨叶兆言谈最新长篇小说《仪凤之门》:衣带渐宽终不悔
- 在一滴露珠里|评论丨阿来:生命纪念碑与故乡抒情曲
- 朱新建&绘画名家朱新建,喜欢创作绘画作品,又善于评论其他画家
- 卫生间!男厕上联站立观瀑布女厕,求下联高手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