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王蒙:不读书的挺能耐,书读多倒显得傻,为什么今天还是这样?( 三 )


真正喜爱读书的人,常常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如找几本自己最欣赏的书读,其他的就当做是浏览。
第2、 懂得使用工具书。王蒙眼中的工具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去的书籍。前文曾说道读书人要知道在书本的理论与现实中寻求平衡点。
第3、 但工具书的必要性就恰恰表现在这类书具有极度务实性。为了提升学习和实践水平,工具书里的知识是最好的台阶,王蒙说起自己查《辞源》的故事就很具启发。


读书人|王蒙:不读书的挺能耐,书读多倒显得傻,为什么今天还是这样?
文章插图

【 读书人|王蒙:不读书的挺能耐,书读多倒显得傻,为什么今天还是这样?】第4、 读书时需要不求甚解。在《道德经》里,王蒙对十分\"伟大\"的语言深感读书求甚解时的苦恼。
究其文本中的一段与事实并不大符合的理想话语,若是真的追求逻辑上的通畅,也是不大能体现读书作用的,类比于当下影视剧里所谓的\"雷人片段\"。
这些文段不过是一种审美观感,我们需要有着判断力,深究的话反倒适得其反了。
在对王蒙先生的读书论具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有关读书的看法呢?对此,我将人们读书时的不良状态分为了三种。
第一种便是传统意义上不读书的人。这类人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之中,他们每天都将自己的思维境界放置在较为低端的地段,即做事情是并不关心长远的影响,无论是社会方面还是整体规划上。
或许不读书的人会有着精明、超高的洞察力,但没有强大的自我知识体系和精神思维所引导,也是无法走得长久的。
换而言之,不读书的人缺少了学习力,只能在事物表面游走,极难看到本质上的精微力量。


读书人|王蒙:不读书的挺能耐,书读多倒显得傻,为什么今天还是这样?
文章插图

第二种是读死书的人。将书中的文本一句不落地读过,甚至背诵,却不动用头脑。只想着记忆,不进行理解,更不必说运用了。
这类人既浪费了时间,又抛弃了书籍本身的价值,可谓是对于作者和自己的辜负。
第三种为死读书的人,纸上谈兵说得就是他们了,埋在书海里无法自拔。有人问起时死读书的人能将自己明白的众多道理侃侃说来,可到了实践中却又无能为力。
解决问题,才是我们读书时希望达到的目标,瞻前顾后是这类人的弊端。
这三种人在王蒙先生所谈的对读书人的看法中或多或少地有内涵到,良好的读书形式有着各类综合性的平衡要点,如何去寻找一个适合自身的读书模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明事理、辨是非是读书时找到平衡点的精髓。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