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悦读周刊|读书——这颗星球,知道最深处的秘密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悦读周刊|读书——这颗星球,知道最深处的秘密
本文图片

在波兰 , 有这样一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 , 都非常优秀 , 无人能出其右”;刘慈欣说他有着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 , 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他的科幻作品被当做哲学系教材;斯特金说他是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广泛读者的科幻作家 。 他就是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 波兰文坛最耀眼的科幻泰斗 。
2021年9月12日是这位科幻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 纪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启 , 波兰更是将2021年直接命名为“莱姆年” 。 译林出版社于近日适时推出中文简体世界首套“莱姆文集” , 包含了他的六部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无敌号》《惨败》《伊甸》 。 其中 , 《索拉里斯星》为全新译本 , 其余五部皆是首次译介 。 这套“莱姆文集”的诞生 , 首次向中国读者全面展示了这位顶级科幻作家的魅力 。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 。 1921年出生于波兰利沃夫(现乌克兰利沃夫)一个富有的医生家庭 。 当过汽车技工 , 最终获医学博士学位 , 创立波兰宇航协会 。 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众多短篇佳构 , 被译为52种语言 , 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 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 。 他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 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奖章“白鹰勋章” , 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
莱姆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 , 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 , 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 。 早在70年前 , 他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 , 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我感兴趣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 而不是个体的命运 。 ”
莱姆的小说 , 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 , 总有一个吸引人的情节 。 莱姆喜欢将他的小说主人公置于一个新奇的环境中 , 或是来回穿越的异时空 , 或是机器造反的世界 , 或是挤满各种奇怪生物的星球 。 但是他钟情于这些程式 , 并不是因为他相信这类叙述所描画的场景 , 而是想用它们来建构和检验他自己的“文学模型”;他无意于描绘一个“真实的未来” , 而只想勾勒出它的模型 , 然后借此去表达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看法 。
许多人了解莱姆 , 是从《索拉里斯星》开始的 。 这本书可谓莱姆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 作为大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名片《飞向太空》的原著小说 , 更作为“一部现代哲学读本”(戴锦华语) , 的确是进入“莱姆宇宙”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
《索拉里斯星》在国内曾经有过三个不同的简体中文译本 , 销量虽然有限 , 但口碑极高 。 纵观莱姆其他作品的中文引进情况 , 就只有短篇小说集《机器人大师》和评论集《完美的真空》 , 都是个别译介 , 没有形成规模 。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读者整体推介这位“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的科幻大师 , 2018年 , 译林出版社联系到波兰莱姆基金会 , 表达了出版“莱姆文集”的构想 , 并与基金会迅速达成一致 , 购买了包括《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在内的六部作品的中文版权 。 这也是中文世界首次对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进行整体出版规划 , 得到了波兰方面的高度认可 。
版权敲定之后 , 寻找译者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 作为一名充满哲思的波兰语作家 , 莱姆作品的翻译难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 经过长时间的权衡 , 译林出版社与莱姆基金会选择了从高质量的英文和德文译本进行翻译 , 并邀请到六位资深科幻译者担当重任 , 包括靖振忠、许东华、陈灼等 , 以保证相关术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