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辛弃疾一首奇怪的中秋词,忽然从中秋谈到重阳节,细想却大有滋味


辛弃疾的中秋词,为什么化用前人断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 辛弃疾!辛弃疾一首奇怪的中秋词,忽然从中秋谈到重阳节,细想却大有滋味】“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宋朝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辛弃疾一首奇怪的中秋词,忽然从中秋谈到重阳节,细想却大有滋味
文章插图
喜欢看辛弃疾的词,就是因为他的慷慨豪迈,种种寻常景色,他总是不落俗套,写得上天入地。比如他的中秋词“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李白总是对月长歌,对影成三人,苏轼《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都是将明月赞美得高高在上。只有辛弃疾,那是真正侠客味道,准备亲自去月宫,砍去桂花树,让人间光更多,大有人定胜天的豪迈气势,着实令人快意。
不想被叽叽歪歪辗转婉约派折磨得气短情长的人,看看辛弃疾的词,总会令人心情开阔大好。
比如随意又翻到辛弃疾这首中秋词。虽然写的是中秋已过的景色,在标题里写了。是中秋过后的两天,去带湖的山边喝酒,但是我就是想看看有酒有秋月的辛弃疾,那心中的豪气。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果然没有辜负我,那秋月楼台,桂花香气,一个笑吟吟地,宛如口语,已经让人充分领略了那种开朗快乐的中秋余味。
是良辰美景,皓月清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纵然中秋节过去,但是秋月本身自有一种和其他时段不同的皎洁之美,清光流泻,自古仲秋都是赏月佳时,不必拘泥中秋节这一个日子,何况,这还在中秋节的余味里,楼台近月,桂花清香,且中秋节那种急促促团聚喧嚣的场景也过去了,反而给个人最好的休闲时段。
那笑吟吟地,可不是人前敷衍,那是真心的爽。
何况此时辛弃疾年届五十,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特别善于经营庄园,此时在江西带湖,他已经经营自己的田园别墅,接近十年,不做官的时段就是一典型乡绅地主,此地养老,湖光山色,有何不爽?

辛弃疾!辛弃疾一首奇怪的中秋词,忽然从中秋谈到重阳节,细想却大有滋味
文章插图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是谁到秋天来了便悲秋?有那么凄凉吗?当年楚国宋玉,看到秋天来了,就写下断肠的《九辩》悲秋,说什么秋天来了,秋叶落了,寂寞萧条,悲伤哀痛啊。
有那么可悲吗?
这倒是说的实话。至少从老百姓的观察,初秋和仲秋,简直还在暑热当中,初秋偶尔一点风就叫做新凉,仲秋的西风才慢慢带来更多的凉爽,中秋节桂子飘香,花好月圆,农村的田野稻子倒是黄了,那可是成熟的味道。等到晚秋,才真正有了秋寒的感觉,也不过加两件衣裳。真正冷只怕是要到仲冬。
宋玉之悲秋从一叶落就开始悲号,有那么丧吗?
所以我看到这里,力赞辛弃疾,真是接地气,讽刺了无病呻吟的宋玉一把,这些闲着没事的破文人。
有人说辛弃疾不也是文人吗?这个问题,我就呵呵了。人家是将军级别,写文字纯粹属于正经工作不让干,然后写点文字,结果一写就成了文豪。他是鄙视那些只摇笔杆子的。当然陆游除外。
反正我喜欢他狠狠讽刺宋玉一把。

辛弃疾!辛弃疾一首奇怪的中秋词,忽然从中秋谈到重阳节,细想却大有滋味
文章插图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用淡雅的心情,和朋友应酬,推杯换盏,看着这轻快的秋天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