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在最平常的城市住宅里造园林 , 打开房门 , 是每个人的日常风景和属于此时此地的日常生活 。 ”
提起“房子” , 人们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 , 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 , 以一种主观代入式的视角 , 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 。
9月25日 , 由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主办的展览“北京房子”在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坊空间)开幕 。 展览邀请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 , 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 。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展览呈现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的12组模型装置 , 其中6组为抽象、简化了的实际设计作品 , 对应着真实存在的家庭空间 , 位于北京城不同的角落;另外6组被命名为“毛细基础设施小怪物” , 为建筑师为了应对家居环境中不可回避的管井、烟道、埋线和吊顶等“隐蔽工程”而设想的独特的“空间装置” , 化消极为积极 , 成为居室中的视觉焦点 。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作者从园林与传统设计语言中学习了一些要素 , 进行现代转译以实现私人住宅内的多样化生活 。 “高低宅”“树塔居”“大山宅” , 房子的名字以园林之景命名 , 如童寯所说:“中国的园林建筑布置如此错落有致 , 即使没有花草树木 , 也成园林” 。
通过对家庭功能的考量 , 家具器物充当花木 , 烟道管井成为空间雕塑 , 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成为每个人的日常风景 。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绘造社|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透过模型的门窗洞口 , 所联接的公共空间图像则是绘造社的多幅绘画作品 , 就好像从私人居室中向外观看繁华城市 。 从十几年前开始“画房子” , 绘造社画得最多的就是北京房子:胡同四合院、居民楼、城中村、街边小铺、宏大礼堂……它们之中有的已经消失 , 有的成为经典 , 有的存于想象 。
北京作为绘造社最熟悉的一座城市 , 它的多元和真实 , 带给绘造社持续的灵感 , 不断改写着创作者对城市的理解 。 从最初对城市的客观记录 , 例如《团结湖》里的老旧小区、《脏街42号楼的轮回》里住宅改的底商 , 和《正阳门下》不规则的胡同路网;到近几年来更多的主观创作 , 例如《全城美展》中等级分明的艺术空间和《京师全图》里为北京设计的中西混搭的新房子 , 这些细密的图画不仅是北京各色各样的房子的群像 , 更是绘造社对这座了不起的城市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