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散文中的诗性元素( 二 )


这里有足够的美感。
《水印》是布罗茨基单独成书的长篇散文,是他献给威尼斯的赞歌。那座水城威尼斯是他的精神伊甸园,是他连续17个冬天都要相见的情人,死后也要在威尼斯的怀抱中安眠。
在他看来,“这座城市通过与水的相濡以沫,改进了时间的外貌,美化了未来。……眼泪就是对此的证明。因为我们离去,而美却停留。因为,当美是永恒的现在的时候,我们却走向未来。眼泪是一个企图,它要逗留,要落在后面,以便与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可这却与规则相冲突。眼泪是一种倒退,是一种未来对过去的悼念。要不然它就是从渺小中减去伟大的结果:将美从人的身上减去。同样的结果对爱情也适用,因为我们的爱情,也大于我们自己。”
这里有哲理的闪光。
从上面的例子里,我们能看到布罗茨基散文的特点之一:有美学品位,有哲理深度,它们是融合统一的。这来自他的诗歌对散文的促进。他用我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说:“诗歌促进了散文对形而上的渴望,正是这种形而上将一部艺术作品与单纯的美文区分了开来。”
提醒一下,你在别人的诗歌里有没有读到美学品位,有没有读到哲理深度?如果没有读过,可以换一些诗人来读,等到有了完好的诗歌修养,再用于散文写作。同样也要问一问,你在自己的诗歌里有没有追求美学品位、哲理深度?如果没有,请你再写一段时间诗歌,不着急转向散文。
布罗茨基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独特的叙述调子,同样来自诗歌的滋养。“一个散文作家从诗歌中学到什么?依赖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特殊重力;专注的思考;对不言而喻的东西的省略;兴奋心情下潜存的危险。”他说,散文中的好风格,从来都是诗歌语汇之精确、速度和密度的人质。
在《一个和其他地方一样好的地方》里,他的排比句式和形象对比相互叠加,产生出一种很有压迫感的节奏:“其结果与其说是一份大杂烩,不如说是一幅合成影像: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这便是一棵绿树;如果你是唐璜,这便是一位女士;如果你是一位暴君,这便是一份牺牲;如果你是一位游客,这便是一座城市。”
在《致贺拉斯书》里,他的散文像诗的语言一样流动起来:“对于他而言,一副躯体,尤其是一个姑娘的躯体,可以成为,不,曾经是一块石头,一条河流,一只鸟,一棵树,一个响声,一颗星星。你猜一猜,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比如说,一个披散着长发奔跑的姑娘,其侧影就像一条河流?或者,躺在卧榻上入睡的她就像一块石头?或者,她伸开双手,就像一棵树或一只鸟?或者,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从理论上说便是无处不在,就像一个响声?她或明或暗,或远或近,就像一颗星星?”
现在还要提醒你注意,在你写诗的时候,你的描述离不开主观的感受,离不开抒情的独白,而你在写散文时,这些不能忽略,不能知难而退,要多加练习,化为自己的血肉,越丰满越好。
如果你找不到布罗茨基的作品读,我建议先读徐志摩,他写散文也写诗歌,他的散文和诗歌一样好,他的散文要和他的诗歌一起读,他给你的收获也不会少。
特邀编辑:董学仁
【 诗人&散文中的诗性元素】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