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钺@陈佩斯新作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父子首度同台 《驚夢》如何圆梦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卢荡见习采访人员 邵萌
9月26日,北京,雨,偏安于北京东郊孙河附近的“大道戏剧谷”,因为一众艺术家的到来,比平日热闹了许多。不大的院落停满了车,未谢的花朵擎着雨珠,折射着一栋红砖砌就的剧场,院中一株红透的山楂树提醒着又是一个收获的秋。
这是67岁的陈佩斯近年付诸心血最多的地方之一。依然光头的他留着白色的胡子, 一身“布衣”走上“发布台”,便连声道谢。 虽然已近古稀,却依旧饱有少年的笑,那是几代中国人所熟悉的笑,留存于记忆中挥之难去的笑。
一个半月后,2021年11月11日,陈佩斯的最新舞台剧《驚夢》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与观众见面,而2001年的11月11日,正是他携大道文化出品的首部舞台剧《托儿》的首演日。时隔20年,从《托儿》到《阳台》,从《阳台》到《戯臺》,再到如今的《驚夢》,陈佩斯说他庆幸两件事——第一,是二十年来一直不断的进步;第二,是观众的厚爱,这也是他特别要感谢的。
其实,关于11月11日,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它的另一个特殊意义——那是陈佩斯父亲陈强的生日。这位获得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出生于1918年11月11日,虽然2012年6月,94岁高龄的老人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所创造的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却从未离去。
毓钺@陈佩斯新作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父子首度同台 《驚夢》如何圆梦
文章插图

陈佩斯将在剧中与儿子陈大愚同台演出。主办方供图
而在今年这个9月的雨天,当陈佩斯和儿子陈大愚一同亮相时,台下不少“70后”“80后”观众都纷纷感慨——似乎看到了《父与子》《父子老爷车》《二子开店》的桥段。那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的传承?
继2015年推出舞台喜剧《戯臺》后,今年陈佩斯再次携手编剧毓钺及部分原班人马推出《驚夢》。作为戏台三部曲第二部,《驚夢》延续了将传统文化与战乱时空相结合的故事架构,讲述了一个昆曲戏班在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中艰难求生的故事,在理想与信仰、求生与赴死、清歌与战火、长情与无情的碰撞里,展现了一幅关于生命与生存的画卷。
毓钺@陈佩斯新作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父子首度同台 《驚夢》如何圆梦
文章插图

编剧毓钺、导演陈佩斯。主办方供图
为何取名《驚夢》?
编剧坦言有过斟酌揣摩
编剧毓钺,导演陈佩斯,两位老搭档在《驚夢》里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有哪些特殊的桥段?面对采访人员提问,两位都笑言“不能剧透”。
但谈及创作初衷,毓钺却直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三部曲”这一概念的诞生并非刻意为之,但《戯臺》打开了新的创作方向,《驚夢》遂应运而生。作为三部曲之二的《驚夢》,在剧情上和《戯臺》并无连贯性,而是选取“内战”接近尾声时期,围绕昆曲大班和春社在战乱中的生死命运展开笔墨。战争中对一处古城的反复夺取,为剧中几股力量纠缠交错提供了契机,也奠定了故事悲喜交加的戏剧风格。“可以说这是我最盼望的一部戏。”陈佩斯以导演的身份这样概括。
与陈佩斯同为“50后”的毓钺是恭亲王嫡系后裔,他不仅是爱新觉罗家族中的书法佼佼者,也是资深的清史研究者,还曾为纪连海先生的《历史上的和珅》作序。而戏剧家的身份,显然是他最为观众所熟悉的一面。
谈及《驚夢》这一剧名的由来,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他坦言确曾有过斟酌揣摩。“《惊梦》是昆曲《牡丹亭》最经典的一折,同时也是故事里戏中戏的部分。用《驚夢》作为剧名,不仅能贯穿整个作品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能给观众更为直观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