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世界|“禅”,究竟是什么?( 二 )


很难想象,当这些隐士过着外人看来十分孤独、箪食瓢饮的生活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探索一些更为宏大和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常把生活的过程比作一场修行,而在他们看来,修行即为人生的本质。书中记述的杨道长对修道有着这样的理解:“如果你想修道,你就必须做好受苦的准备。除非你生来条件很优越,否则你就要受苦。但是从苦中会得到乐。这就像钱。钱来得容易,去得就容易。如果你不为钱而劳作,钱就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你不会浪费它……悟道要花很长的时间,成功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真修道的人是非常少的,成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些隐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与现代生活相对立的一种人生,相反,他们是在用种种我们得以借鉴的“静心”的方法,告诉我们在孤独的生活中,寻得稳定内心的秘诀。
比尔·波特通过走访,在地理和心理意义上重新揭开了终南山的面纱,这份开始于1989年的行走,拜会了隐士、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精神路途,直到32年后,仍然显示出了它自身强大的力量,并且辐射到了世界各地,最终让比尔·波特的行走和书写,与梭罗的《瓦尔登湖》、“垮掉的一代”文学一样,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份重要的精神参照。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覃天
流程编辑 :L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