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



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
文章插图

还记得中学学过庄子的《逍遥游》,其中像大鹏这样伟岸的生物都要“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见作者认为世间没有绝对的自由,正所谓“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大鹏也是“不得自由”的代表,是作者追求的反面。可是后来,“大鹏”这一意象常被后人使用,多以表达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非常典型的“异义”现象。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也不例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已成为现代不少人的座右铭,甚至还被编写进了教科书,现在想来,这句话对普通人的生存、为人处事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或许很少人知道,这副对联在《红楼梦》第五回出现时,脂砚斋批曰“此联极俗”。原文更是表达了男主人公对这种“人生哲理”的憎恶,见下:

这《燃藜图》又是什么呢?据资料知,该图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配上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仿佛在说:“宝玉啊宝玉,你应该好好读读八股文章,学学‘仕途经济’,将来好当官发财光宗耀祖;还有,人情世故都是要你好好学的,掌握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才能飞黄腾达。”
【 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可见,这代表了封建社会儒家的主流入世观,即一面做学问赶科考,一面学习怎么与人打交道办事,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起来。


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
文章插图

宝玉一向对科举考试、功名利禄抱着厌恶的态度;同时,宝玉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抛开一切“吃胭脂”“给丫鬟撕扇子”等突出的奇行,他也会像一般富家公子一样出去应酬,也遵守大家族的礼法。
但通过文学作品中强调的这些“奇行”,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有向往天真的一面。宝玉每天浸在脂粉堆里——他会特地祭奠跳井而死的金钏儿,他会为抱屈夭逝的晴雯作《芙蓉女儿诔》……
她们都是女婢,按照“世故”,封建社会上级公子小姐可以完全漠视底层的丫鬟小厮,所以宝钗会在金钏儿死后安慰王夫人说“死了也不稀罕了”。但宝玉总是做一些“无用”的怜香惜玉的事情。
这些,都是其“不世故”的表现——某些事情,看似无用,甚至做了反而会使人移了性情,耽误了正事,宝玉却还是坚持要做,这,是一种“不世故”。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后面的情节中看出一丝端倪。
同一回中,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副册之首分别是晴雯和香菱,而作者也指明,花袭人排在晴雯之后。晴雯“莽”而香菱“呆”,她们的缺点都很明显,而花袭人则是温柔贤惠、懂事体贴、乍一看仿佛挑不出毛病的标准良妇。
仔细一想,晴雯撕扇,都顾不上得罪麝月;香菱学诗,都顾不上过于投入丧失警觉:一个在“唰唰”的撕裂声中找到了快乐,一个在苦吟推敲中觅得了情趣。
她们都是《红楼梦》中感性人物的代表,也是“不妥协、不世故”的叛逆人的代表,在表现形式上,一刚一柔,虽然结局悲惨,但可以说她们都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尊贵——这是最难得的。
之所以“真性情”哪怕得罪人蛊祸都会受到称赞,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敢于表现真我的人太少、太少了——就像大部分人身居都市,自然会对雪山秘境、碧水蓝天颇为心动。


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