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红楼梦里人人皆知的两句名言,脂砚斋为什么却说“此联极俗”?( 二 )



反观袭人,现实中的大部分人都懂得低调做人,圆滑处世的道理,于是活得小心翼翼,费尽心机,安分随时,稳扎稳打,克己复礼,藏愚养德。这样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花袭人是许多人为人处事的“榜样”。
袭人初登场,不过十三四岁,就能做到办事滴水不漏,真是颇为世故,颇为老成了。除此之外,“贤袭人”还会催宝玉好好读书,劝谏王夫人让宝玉搬出脂粉堆好认真做功课,一介丫鬟居然也懂得仕途经济的学问,正可谓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再加上本身想做姨娘的“争荣夸耀之心”,使花袭人虽好,终不脱一“俗”字。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花袭人的确近乎完美;但花袭人传统的价值观,和宝玉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连脂砚斋都承认此联的俗,何况曹公?于是乎,晴袭有了次第。
至于钗黛并举。我认为表达的是另一种哲学。正如蒋勋所说,钗黛不应该对立,而应该成为最好的知己——而且是每个人心中最好的知己。曹公并不是一味扬出世而抑入世。
“此联极俗”并不是说我们只要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是俗人,而是心中只奔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以追名逐利,而丧失对“真”的追求的人——才是真正的“俗人”。
如果钗黛合一,做到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不失温顺,不失锋芒;时而执着,时而变通;那便是作者心中的“完美”。
综上所述。关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和“此联极俗”的批语,的确包含了一些文人的主观色彩。这副对联被公认为处世哲学的精华浓缩,自然有它的道理。
但我们必须要知道,在得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成果之后,内心一定要谨记“此联极俗”四个字。不宜功利心膨胀,也不宜为此偏离本真人格。最极端的结果可能是像贾雨村那样,内心只有“世事洞明”的道理,以所谓的“精明”做出自私的事情。
引经据典,不宜忘其根本。这副对联自然可以作为实践的动力,但请把“此联极俗”埋藏在心里。
作者:槿雁,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