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二 )


文章插图
桑周正在敲击藏鼓
赛措坦言,舞台上的很多乐器已经濒临失传。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乐手们正在演奏龙头琴
在当地,传统乐器的传承和生态保护工作一样迫在眉睫,很多4A级景区为了保护生态都大门紧闭,因此,果洛州民族歌舞团创排了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民族舞剧《牧人》,成为音乐会的第二篇章中的节目。
为了唤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在上海演出之后,上音将把这场音乐会带到西宁、果洛、北京等地,开启全国公益巡演。

上音考级覆盖西北
和平还带着高原的习惯,在上海排练时穿上了长袖的民族服饰。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果洛的演员们一边克服醉氧症状一边排练和演出
和上音专家上高原缺氧相反,果洛的演员、演奏家们来到上海,都出现了醉氧的症状,随身背包里装着红牛和咖啡,每天就靠着这些“外援”来支撑训练。
但没想到的是,乐器也会水土不服。达玛鼓来到上海,因为黄梅天,表面出现了受潮的痕迹。“阿尼玛卿”组合成员才旦抵沪后猛然发现,自己的竹笛因为温度的变化,直接哑了。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才旦的竹笛也经历了“水土不服”
汤声声作的曲子里,只能用升C调的笛子,这在上音的民乐系也是稀罕的存在,全校只有两根。好在,学校马上拿来一根,供才旦演奏,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原创民族舞剧《牧人》
////
上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开设少数民族班,才旦卓玛、何纪光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歌唱家,经过上音的培养,回到家乡服务当地文化建设。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昨天演出前,上海音乐学院与果洛州正式签约,授权并支持青海果洛州教育局在西北地区开展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考级活动,以西宁果洛中学为基地,让音乐艺术种子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生根发芽。
雪山|听!那雪山融水般清澈的乐音,从青海果洛流淌到上音歌剧院里
文章插图
马上评
两极相遇
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上海对口支援的青海省果洛州民族歌舞团,来到上音歌剧院,实践了从黄河源头到长江出海口的文艺之旅,正如其音乐会的主题——从黄河到长江。
从阿尼玛卿雪山到长三角平原,藏族歌舞演员遇到上海音乐师生。而早在50多年前,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就来到了上音,于“上海之春”音乐节上唱响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日前,她又在上交音乐厅第N次唱了这首歌——她的手机铃声也是这支曲目。上海培养藏族艺术家是传统——上音、上戏都有藏族学生或藏族班。西藏话剧团的五代演职员都在上戏学习过戏剧表演、导演和舞美,其中又有不少在上影集团出品的《西藏天空》等影片里担纲主角……此番,民族歌舞团副团长才旦介绍他擅长的乐器——竹笛,“其实在西藏宫廷乐器里就有,还包括扬琴”,这番话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原以为限于江南地区的竹笛、扬琴其实早就在丝绸之路上流转、流传……因而显得阿尼玛卿这支藏族和汉族合璧的乐队,有了历史依据、文化源头,也有了当代创新。
当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上音教师汤声声,像交响乐演奏前先与青海非遗项目中的牛角琴、龙头琴定调之际,身处长江出海口的我们,感觉距离阿尼玛卿雪山上的太阳也不远……
///
新演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