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纪录电影《大学》今日上映,主创团队:四种人生抉择诠释大学之道( 三 )


新京报:三年拍到了多少素材?最后呈现只有1个小时50分钟,这些素材怎么取舍?
孙虹:三年共拍了1000多小时的素材,确实还有很多很感人的细节,因为篇幅有限没有办法放进片子里。110分钟平均到每个个体故事也就20多分钟,就需要做很大的取舍。
王静:有挺多遗憾被舍掉的素材主要发生在宋云天和钱易老师身上。我们对宋云天去到基层以后的素材做了简略处理,只在末尾给了少量的篇幅呈现,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拍,其实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拍摄他在基层的生活,并且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去到了一个跟他过去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并且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是带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这些素材非常珍贵。但最终没有把这些用进去,主要原因是这些故事是相对独立的,和整个影片在结构和内容协调上会有一些小问题,因为篇幅所限没有办法完整展现前因后果,而如果只呈现其中一部分,就会造成曲解和误读,甚至影响当地百姓生活,我们不希望这样做。
还有钱易老师身体力行去湖北做生态调研的素材也被舍弃了。在接收到一些比较紧急的文件时,80多岁的钱易老师坐在抖动的车厢里,戴着眼镜看材料,这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她除了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院士,一生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做自己的贡献。这个故事如果要完整呈现,又要占据大概15分钟,所以最后也不得不舍弃了。
新京报:这四个人物身上有何共性?“大学之道”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孙虹:严韫洲让我看到了学霸对于学习的真正热爱,对他来说,学习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而是比较纯粹的事,是不断挑战自己去解决未知的过程,让我很佩服。
钱易老师身上,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传承”。她会在过年时去给老一辈的、比她还要年长的老先生们拜年,片子里记录了她去拜访100多岁的许保玖先生,我们有拍到一个镜头是许先生的屋子里挂着一幅画,画的落款是“学生钱易赠”,这让我很感动,那几个字仿佛让我看到了还是一个学生模样的钱奶奶,她从她的老师们的手里接过了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 清华大学|纪录电影《大学》今日上映,主创团队:四种人生抉择诠释大学之道】蔡峥老师和宋云天都是眼里有光的人,他们身上那种家国情怀给我很大触动,让我觉得现在的青年人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会为了心中理想去不断努力,看完他们的故事对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王静:影片片尾呈现了钱易老师到湖北帮工程院做生态调研的一个桥段,当时当地政府官员感谢她去指导座谈,对她说“谢谢您钱老”,然后她笑着纠正说,“叫我钱老师,给我加一个字就行。”其实钱易老师德高望重,她本身是非常杰出的院士,同时也有家学渊源——她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而从这个细节看出,她始终对当老师、教书育人这件事非常有自我认同,一辈子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保持谦逊。她那种行胜于言、不愿意过多自我宣传的大师风骨是很显著的。
蔡峥老师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桥段是,当时他还没有完全回到国内,先回来办一点事还要再到美国去,所以当时他买了往返机票,但其实他那时回国的愿望已经非常迫切了,他就说“希望能够买一张回国的单程机票”。这句话非常触动我,他想要个人发展,但是他更想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他一回国,马上就提交了申请书,前段时间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真实感受到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