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遇见世遗|立树行事,落花写心( 二 )


光绪六年(1880 年)12 月 , 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李三顺带着两个小太监送食品到醇王府时 , 未按宫禁规定申报有关手续 , 门卫不予放行 。 李三顺仗势大闹 , 企图强行通过而遭护军殴打 , 李三顺回来哭着向慈禧添油加醋地告状 , 慈禧大怒 , 强令慈安太后处死护军 。 当时陈宝琛“犯颜直谏” , 迫使慈禧收回成命 。 光绪七年(1881 年)的11 月 , 陈宝琛得知陕西总督杨昌浚向朝廷呈请为琦善建专祠 , 已得旨允行 , 不禁“感愤填胸” , 立刻草拟奏疏 , 对“辜恩负国”的人事不可容忍 。 他在奏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琦善之罪 , 则关天下国家之安危 , 倘令终如所请 , 既无以服天下之人心 , 且恐招外邦之讥议 。 ”就是他的这一纸奏疏 , 纠正了昏庸朝廷要为恶人琦善建立专祠的荒唐做法 。 对外来侵略的抵抗也是他主要的主张 。 光绪四年(1878 年)6 月 , 清政府派遣崇厚出使俄国交涉沙俄强占新疆伊犁一事 。 但没想到愚懦的崇厚在沙俄的威胁与愚弄下 , 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 。 陈宝琛痛哭流涕 , 坚决主张“诛崇厚 , 毁俄约” , 当时愤慨上书 , 极言崇厚误国之罪当诛 。 看起来都是不假颜色的 。 还有中法战争之前的系列陈奏都有体现 。 陈奏还体现了陈宝琛不是一味地保守 , 他的洋务思想——如《条陈讲求洋务六事折》认为“洋务至重也 , 办洋务至公也 。 以至公之心 , 办至公之事 , 非遍天下人知之 , 合天下人谋之不可” 。 因此 , “务使朝廷上下尽识夷情” , 在这“既开数千年未有之局”中 , “图数千年未有之功”……即使脱离政坛达25 年之久的陈宝琛 , 在资政院开院后 , 即“请昭雪戊戌六君”——这是为“反革命”平反 , 拨乱反正的事 。 陈宝琛他们在学养与智慧上 , 承载文化典籍和主流传统文化 , 也用得自文化的良心、经验、知识左右政局 , 运筹庙堂 。 毛主席说 , “爱国主义的内容 , 看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来决定的 。 ”哪怕在风雨飘摇的岁月 , 纵然是弱主、破国 , 陈宝琛从年轻到年老 , 决心、愿意像诸葛亮、赵云一般 , 扶着阿斗 , 鞠躬尽瘁 。
立树行事
光绪十一年(1885 年) , 陈宝琛因“荐人失察”而被降五级(有说九级) , 被废黜回乡后的岁月里 , 并没有无所事事 , 反而把爱国热情倾注在办学、为国储材上 。 他提出“国势强弱 , 系乎人才 , 人才之消长 , 存乎学校”——富国图强 , 抵御外侮 , 意图通过教育实现其救国救民的爱国愿望 。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他出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 , 1902 年鳌峰书院改“全闽大学堂” 。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又与陈璧、林纾等人合力创设苍霞精舍 , 可以说这是福建最早开办的新式普通教育学堂 。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 , 他创办了以学日文为主兼学汉文的福州东文学堂 。 当时 , 福建有许多年轻人东渡日本 , 向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学习 , 东文学堂仿效西方教育模式办学 , 为留日学生培养预备人才 , 不仅让中国学生学习外语 , 还学习如何适应外部的办学机制 , 成为福建第一所新型学校 。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 闽浙总督陈仰祈与陈宝琛商定把福州东文学堂改组扩充为全闽师范学堂 , 后又升格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 陈宝琛首任学堂监督 , 这是福建第一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 。 这些都是福建当代大学学府的前身 。 陈宝琛不仅培养师资人才 , 还支持鼓励夫人王眉寿在螺洲私宅和旧书院办起小学 , 招收平民子女入学 , 引进和接受了西方社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 如男女同校 , 使用科学标本 , 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仪器等等 。 这种对西方教学方法的接受与他反帝反侵略的政治立场并存 , 用今天时髦的话讲 , 当时的陈宝琛是站在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思想的前沿阵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