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 。 空听潺潺清颍咽 。 佳人犹唱醉翁词 , 四十三年如电抹 。
草头秋露流珠滑 。 三五盈盈还二八 。 与余同是识翁人 , 惟有西湖波底月 。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 , 苏轼出守颍州 , 作此词 。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 , 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 长淮:即淮河 。 颍:颍水 , 淮河支流 。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 , 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 , “空听”一句移情入景 , 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 , 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 , 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 , 以景结情 , 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 , 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6分)
参考答案
14.D(结尾写波底之月 , 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 , 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 , 令人感慨万千 , 怅然若失 。 )
15.①悲秋之情 。 深秋时节 , 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 , 颍水潺潺似在呜咽 , 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 ②伤逝之情 。 光阴流转如电 , 草露倏忽而逝 , 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 , 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 , 短促易逝 。 ③怀人之情 。 欧公早逝 , 当年识翁之人 , 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 , 物是人非 , 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
【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苏轼】【译文】
秋霜降后 , 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 。 只听见颍水潺潺 , 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 。 河上传来歌声悠扬 , 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 。 四十三年匆匆流去 , 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 , 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 。 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 , 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 , 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 , 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
【注释】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 , 也称为步韵 。
欧公:指欧阳修 。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 , 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
长淮:淮河 。 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 , 百花满云梦 。 ”
清颍:指颍河 , 颍水 , 为淮河重要支流 。 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 , 涉清颖兮波澜 。 ”
咽:读“yè” 。
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
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 , 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
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 , 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
电抹:如一抹闪电 , 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 , 假饶累官堆金玉 , 似浮埃 , 抹电转头空 , 休迷局 。 ”
三五:十五日 。 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 , 三五离夕同 。 ”
盈盈:美好的样子 。
二八:十六日 。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 , 千里与君同 。 ”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 , 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 。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 , 时苏轼知颍州 。 苏轼和欧阳修师生情深 , 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 , 想起往日欧公所吟西湖之词 , 遂步其韵和作此首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