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冬|旅美指挥家蔡金冬:中国音乐如何走进西方世界?|东西问

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互相影响 , 可以增进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 。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中新社采访人员:沙晗汀
全文字数:2554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蔡金冬|旅美指挥家蔡金冬:中国音乐如何走进西方世界?|东西问
本文图片

近些年来 , 随着中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 中国音乐逐渐走入美国观众的视野 。 2018年 , 在美国顶级音乐学院之一的巴德学院开设了西方世界的首个中国民乐项目 。 西方听众对中国音乐接受度如何?如何推动中国音乐在西方世界发展?巴德学院美中音乐研习院院长、著名指挥家蔡金冬近日在华盛顿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作为西方音乐界知名的指挥家 , 可否谈一下您的个人经历?是什么动力让您远赴重洋走上学习西方音乐的道路?
【蔡金冬|旅美指挥家蔡金冬:中国音乐如何走进西方世界?|东西问】蔡金冬:我的音乐生涯已经有半个世纪 , 回想起来 , 好像一个大回旋 , 从中国音乐开始 , 然后进入西方音乐 , 最后又开始重新认识和发展中国音乐 。 我在20世纪60年代意外接触了小提琴 , 后来开始接触西方音乐 。 对我影响很大的是1979年卡拉扬带领柏林爱乐乐团、小泽征尔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到中国访问 。 我在现场观看演出 , 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来自音乐的强烈震撼 。 从那时起 , 我决定做一名指挥 , 而当时学习指挥需要到西方去 。
我的发展十分幸运 , 读博士的时候 , 因为指挥突然生病 , 我作为指挥助理有机会登上纽约林肯中心的舞台 , 指挥演出莫扎特的歌剧《扎伊德》 , 第二天《纽约时报》对我的表现给出很高评价 。 这件事让我变得自信 。 作为艺术家在不同生活阶段 , 这种精神支持非常重要 , 自信直接影响着音乐发展道路 。
蔡金冬|旅美指挥家蔡金冬:中国音乐如何走进西方世界?|东西问
本文图片

2018年8月24日 , 巴德青少年中乐团在纽约巴德学院费舍尔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中国民办音乐会 , 演奏《凤阳花鼓》《春江花月夜》等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曲目 , 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院长蔡金冬担任指挥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廖攀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对普通听众而言 ,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有很大不同 。 您如何看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 其中是否有共通之处?
蔡金冬:我认为音乐是相通的 。 作为情绪抒发 , 音乐不需要任何语言解释 。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确实有一些区别 。 中国音乐更注重音乐和大自然的关系 ,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中国音乐几乎没有无标题音乐 , 且总是和音乐以外的山、水、文学或者美术联系在一起 。 中国音乐的特点经常是用音乐讲故事 。
西方音乐更注重音乐和个人的联系 , 更加自我 。 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的音乐性格 , 不希望用音乐以外的东西加入音乐叙述 , 所以有无标题音乐 , 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交响曲等 。 但我认为 , 虽然作曲家不希望把音乐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 , 但任何作曲家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社会 , 所以音乐无论如何都会反映社会或个人对社会的认知 。
进入21世纪以后 , 很多东西方音乐混合到一起 。 现在西方作曲家很少再写d小调协奏曲 , 总会加有一个标题 , 只用音乐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叙述 。 而中国音乐受到西方音乐影响 , 在和声、结构上更加丰满 。 两种音乐都在发展 , 某种程度上是在靠近 。
蔡金冬|旅美指挥家蔡金冬:中国音乐如何走进西方世界?|东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