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红楼梦里很容易被忽略和误读的细节,弄懂它们,才能真正读懂红楼

今天咱们来分析一下红楼梦里的一些容易被忽略和误读的细节 , 这些细节我们都曾读到过 , 但如果不反复阅读 , 细细深究 , 往往又很容易理解错 , 甚至被误导 , 不信一起来看看 。
比如 , 第一代宁国公贾演一共生了几个儿子?
不翻书的情况下 , 相信不少人会回答一个或两个 , 因为记忆中 , 宁国府人丁不旺 , 像贾敬、贾珍、贾蓉等 , 是三代单传 。
而实际上呢 , 按照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交代的信息 , 原文明确提到 , “宁公居长 , 生了四个儿子 。 ”
也就是说 , 第一代宁国公生有四子 , “宁公死后 , 贾代化袭了官 。 ”由此可知 , 贾代化只是贾演四个儿子中的一个 , 而且应该是长子 , 另外还有三个儿子 。
这三个儿子都是谁 , 原文没交代 , 但在宁公生有四子后 , 脂砚斋有一句批语 , 值得注意 , “贾蔷、贾菌之祖 , 不言可知矣 。 ”
这就很清楚了 , 我们看到的宁国府 , 是贾代化—贾敬—贾珍—贾蓉这一支贾府子孙 , 而贾蔷、贾菌则是宁公另外三子的后代 。
原文对于贾蔷也有明确的交代 , 说他“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 , 什么是玄孙?就是孙子的孙子 , 也就是贾府的第五代 , 按照称呼应该是: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
按照贾府的辈分来排 , 从第一代贾演的水字旁 , 到第二代贾代化的人字旁 , 到第三代的文字旁 , 到第四代的玉字旁 , 到第五代的草字头 , 正好五代人 。
关于贾菌 , 则有一些争议 , 他第一次出场 , 是在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时 , 原文说“这贾菌又系荣府近派的重孙” , 这似乎与脂砚斋批语将其归为宁府后人有出入 。
但根据后文情节可知 , 这贾菌似乎确实是荣府后人 , 他不仅在贾府学堂读书 , 与荣府第五代贾兰也最为要好 , 且荣国府元宵夜宴时 , 贾菌与其寡母娄氏都曾露面 。
所以 , 贾菌不是脂砚斋所说的宁公之后 , 而应该是荣公之后 。 关于荣公有几个儿子 , 原文有这样一句话 , “自荣公死后 , 长子贾代化袭了官……”可知 , 荣公也不止一个儿子 。
按照过去的嫡长子继承制 , 宁国府和荣国府自然都是宁荣二公长子之后 , 他们可以袭官 , 继承家业 , 而其他的儿子及其后人 , 要么自己出息 , 要么就慢慢没落下去了 。
像秦可卿去世、宁府祭宗祠、贾敬死亡这样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大事 , 我们往往能看到许多陌生的名字 , 他们也都按照人字旁、文字旁、玉字旁、草字头的辈分取名 , 应该就是宁荣二公其他子孙的后人 , 像贾菖、贾菱、贾芸、贾芹等人 。
按照生活习俗来说 , 一个家族在五代之内 , 属于未出五服 , 都还是亲的 , 家族有什么大事 , 尤其婚丧嫁娶 , 每家都要有人甚至要全家参与进来的 。 从红楼梦里的信息来看 , 贾府大约也遵循这种风俗 。
再比如 , 元春端午赐礼对于宝黛钗的分别 , 黛玉与三春到底比宝玉宝钗少了什么?
提到这个 , 估计不少人都会十分有把握地回答说 , 当然是红麝串了 , 因为我们明明看到回目里写“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如果黛玉也有 , 她为什么不戴呢?
我们不妨看看原文怎么说的 , 当袭人告诉宝玉贵妃的端午节礼赏下来了 , 并命小丫头取出来给宝玉看 ,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 , 红麝香珠二串 , 凤尾罗二端 , 芙蓉簟一领 。 ”
宝玉看完喜不自胜 , 于是就问是不是人人都是这些 , 于是袭人就说了这么几句话:“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 。 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 , 别人都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