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苗怀明:重读启功《读〈红楼梦〉札记》(红学经典重读之十五)

阅读欣赏《红楼梦》会遇到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 一方面作品内容丰富 ,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诸多社会文化活动及现象 , 其中还有很多风俗、建筑、服饰、饮食等物质及精神生活的详细描绘 , 而且写得栩栩如生 , 真实可感 , 如在眼前 , 《红楼梦》因此获得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另一方面 , 曹雪芹又明确告诉读者 , 该书将“真事隐去” , 用“假语村言”来敷演故事 , “朝代年纪 , 地域邦国”“失落无考” , 不能将作品里的描写与现实生活对应起来 。
红楼梦|苗怀明:重读启功《读〈红楼梦〉札记》(红学经典重读之十五)
本文图片

《启功给你讲红楼》
这是《红楼梦》与其他小说的一个很大不同 , 也是其独特之处 , 其他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 虽然人物情节有很多是虚构的 , 但是涉及到历史、地理、职官等问题 , 往往会如实描写 , 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 《红楼梦》虽然也是使用写实笔法 , 看起来写得极为真实 , 但其中很多是作者有意的虚构 , 正如书中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 无为有处有还无” 。
因此阅读欣赏《红楼梦》 , 一定要了解作品的这一特点 , 不可过于较真 , 否则信以为真 , 将作品里的描写作为史料和线索 , 去考究作者的家世生平等 , 往往会误入歧途 。 事实上已有不少人在这样做 。
曹雪芹为何要使用这样的笔法 , 作品中大量社会文化生活的展示与描写 , 哪些是真实的 , 哪些是虚构的?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 应该如何对待?启功先生此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写 。
全文结合作品丰富的例证 , 从年代与地方、官职、服装、称呼、其他五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真假问题进行考辨 。 其结论是:
红楼梦|苗怀明:重读启功《读〈红楼梦〉札记》(红学经典重读之十五)
本文图片

启功先生
在年代与地方方面 , 曹雪芹“首先提出‘年代无考’、‘真事隐去’ , 但从书中的人物形象中却十足鲜明地表现了时代特征” , 也就是说 , 曹雪芹虽然在年代问题上刻意含糊 , 避免直接指向清朝 , 但所写人物故事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仍隐隐透露了具体的朝代 。 至于书中所写地点 , “常是真假参半 。 有些著名地方 , 并不止清代特有的 , 常用真名” 。
在官职方面 , “有历史上曾经有过的 , 也有完全信手虚构的 。 即以历史上曾经真有的官名来说 , 却常常不是同一朝代的 , 或者那个官职 , 在古代并不管辖那种事务 。 也有清代的官名 , 但那些往往是清代沿用前代的官名 , 并非清代所特有的” 。 因此从官职名称的混乱使用看不出与清朝的任何关联 。
在服饰方面 , “有实写的 , 有虚写的 。 大体看来 , 是男子的多虚写 , 女子的多实写 。 女子中又是少女、少妇多实写 , 老年、长年妇女多虚写 。 女的官服礼服更多虚写 , 实写的只是些便服” , 这些做的目的在于将“清代特有的服装”彻底回避 。
红楼梦|苗怀明:重读启功《读〈红楼梦〉札记》(红学经典重读之十五)
本文图片

《红楼梦》校注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在称呼方面 , 全书“都很通俗 , 也是北方普通的习惯” , “只有对于直系尊亲属的称呼 , 始终含糊” 。 但有一个特殊情况 , 古人家庭中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许用‘官称’” , 但《红楼梦》中“却一律用‘官称’” , 作者推测这“必定关涉到清代制度、习惯的特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