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会|戴健:“宝黛初会”所隐“木石前盟”之悲( 五 )


故此来看 , “摔玉事件”不仅是“木石前盟”无法接续的暗示 , 扩大来说还是宝玉个人意志终然无法实现的起首之笔 。
4
“木石前盟”的现实对应是“宝黛爱情” 。 前文所作的间阻分析 , 在《红楼梦》小说中都是隐性描写 , 在二人情感发展中既不显豁 , 也不直接 。
那是因为作者为了让爱情悲剧的震撼之美深入人心 , 在故事构架中反而将宝黛爱情描绘成贾府的共识 ,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的玩笑 , 第六十二回下人兴儿的预测 , 皆可为证 。
脂批也曾言:“二玉之配偶 , 在贾府上下诸人 , 即观者、批者、作者皆谓无疑” [1]P.434 。 细究这份共识的形成源头 , 则在第三回中 。
宝黛初会|戴健:“宝黛初会”所隐“木石前盟”之悲
本文图片

连环画《宝黛初相会》
黛玉进入贾府后的房舍安排 , 贾母的考虑是尽量靠近自己以便疼惜看顾 , 所以一开始的吩咐是将宝玉从碧纱橱挪到自己的暖阁 , 黛玉住进碧纱橱 。 但宝玉提出异议 , 不愿搬出碧纱橱 , 流露出欲与黛玉同住一屋的想法 。
小说对贾母的反应作如下描绘:“想了一想说:‘也罢了’”[2]P.12 , 即答应了宝玉的请求 。 这里的“想了一想”大可玩味 。 贾母同意宝黛坐卧于一处(时间应该不长 , 只是“残冬”之权宜) , 并非草率行事 ,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决定 。
那老太太心里谋划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也不难猜 。 黛玉进门 , 贾母不等其行礼就“一把搂入怀中 , 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 足见对外孙女情感之炽热;见礼以后又说:“我这些儿女 , 所疼者独有你母 , 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 , 连面也不能一见 , 今见了你 , 我怎不伤心”[2]P.4 , 透露的更是老太太意欲在黛玉身上转嫁的爱女之意 。
将两代人的疼惜都放在黛玉一人身上 , 贾母除了在生活上对其极尽优厚之外 , 最深远的谋虑无非就是婚嫁打算了 。 最让她放心的安排不就是贾林联姻吗?这样黛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分享贾府的富贵 。
因此 , 如果不是有宝黛婚配的打算 , 深谙封建礼教的老夫人绝不可能做出让宝黛同处一室的逾礼决定 。 古人七岁已不能同席 , 何况一室起卧?此处尚有宝黛年龄的问题需要讨论 。
宝黛初会|戴健:“宝黛初会”所隐“木石前盟”之悲
本文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黛玉别父进京时小说描绘其年龄是六岁 , 但其入京进府的表现 , 绝非六七岁孩童的见识与气质 , 况且己卯本在王熙凤问“妹妹几岁”时曾让林黛玉回答“十三岁了” , 现在的通行本虽然删去了这句 , 但还留有其他痕迹 , 如宝玉一进门 , 黛玉看到的是“一位年轻的公子” , 以上诸多刻画表明 , 宝黛初见时已非垂髫 , 至少是总角 , 因此共居一室之逾礼更可知 。
正因作者心知肚明这一点 , 所以才会对人物年龄作模糊处理——为了不让这一描写过分惹眼 。 故此 , “木石前盟”的最大支持者、纵容者是贾母 , 这是小说第三回的重要描述 。
贾母与王夫人在宝黛爱情中一支持、一间阻 , 看似力量悬殊 , 贾母胜算更大 , 但在曹雪芹笔下 , 后者还是实现了逆转 , “二玉”之情终是水中月、镜中花 。
王夫人间阻实力与决心的显示是在对晴雯的驱逐中 。 王夫人明知晴雯是贾母挑选出来、宝玉姨娘的人选 , 仍因其不合己意而一力清除 , 反映出在宝玉婚配问题上自我意愿的强烈 , 以及对选择权的坚决捍卫 。
贾母知道此事后无奈作罢的事实也说明 , 宝玉婚配问题上母亲确实比祖母更有发言权与决定权 。 “晴有林风” , 《红楼梦》将晴雯与林黛玉作对应描写 , 所以晴雯被逐可以视作宝黛婚事不遂的前兆:即使贾母有让林黛玉嫁给宝玉的念头与想法 , 但得不到王夫人首肯也是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