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写课程纲要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美国大学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都要分发给学生一个课程要点 。这个课程要点就是课程纲要 。美国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 。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 。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
当然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和老师都要清楚地知道以后的学习中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评价和授课是一致的,教授有其课程的自主性,有切实可行的导向性 。从教学的意义上说,有较强的目的性 。所以,出于借鉴和学习的目的,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我市也正在推行中小学教师必须高质量地编制所任学科的《学科课程纲要》 。并且作为一个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旨在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 。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理水平,使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
所以,编制《学科课程纲要》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回答3个问题的过程: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科定位是什么,整体目标,单元目标具体课时目标分别是什么?特别是没有自主评价权的学科教学,还要清楚统一测评时测什么,怎么测?),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科教学突出的教学手段,方法方式有哪些?),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设定什么样的跟踪监测方案,包括试题等) 。
因此就要求必须把握好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这3个前提,否则《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设计就无从谈起 。
由此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做到:1、熟悉课程标准2、熟悉所选教材3、明确测评方向(当地怎么测评,试题编制什么特点等)4、细化课时分配和课时目标5、分析学生特点,适当删减材料 。
所以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 。课程纲要是分发给学生的,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设计,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 。同时明确每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和作用(对自己的成长以及必须应对的测评比重等) 。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在一个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
总之,一份编制质量高并被有效使用的课程纲要,如果使用中再结合多媒体等有效激趣活动,合理的组织活动,能够规范教师的教,指导学生的学,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低碳高效、规范教学行为、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
当然,无可厚非的是,这种活动也需要交流,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进行统一和调整,最终保证测评的一致性,对应性,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否则,将容易陷入各行其是,造成教育教学中的高强度而不一定高效 。
5.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条件怎么写啊 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实施条件分析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 。
从1995年起上海部分重点中学在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中,敏锐地感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是信息社会中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他们利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国际交往,积极地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