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孩子还在这样学古诗吗?错了错了!( 二 )


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 ,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 对于小学生而言 , 可以增强记忆力 , 培养想象力 。
想象是文学魅力之所在 , 具象的美和抽象的美之间隔着的是一段审美的距离 , 寻求诗歌的意境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 一种情感的捕捉和释放 。
那要怎么营造“画面感”呢?可以通过筛选信息 , 进行文本细读实现 。
比如品读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 一整个春意盎然的景象马上就呈现在我们脑海中了 。 既有翠柳又有千秋雪 , 应该是还在初春时节 , 空气清新凛然 , 大地开始复苏 。
?有门、窗 , 诗人应该是在家里 , 正欣赏着外面的大好美景 , 但是为什么会突然写诗呢?估计是看到什么 , 心中有感而发 。
?有西岭、东吴、万里船 , 景象更开阔 , 抒发了一种不远万里 , 终于前来的感慨 。
通过构建这个画面 , 以及感受这个画面传递出来的讯号 , 我们就能大致知道这首诗词要表达的情感了 。
比如这个《绝句》要表达的应该就是经历了一场大劫难后万物复苏的的情境 , 比如战乱平息 , 对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万分、或者是坎坷仕途后获得的升迁之喜 。
当然这对小学生而言 , 自然是不容易做到的 。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 , 只要能完整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 , 这已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信息解读能力 。
误区3:死记硬背完成任务 , 不会拓展学以致用
理想的古诗词学习 , 应该有如下收获:
知识积累:指掌握的词句、理解的大意、悟到的情感等较为显性的价值;
素养提升:指习得学习方法 , 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底蕴的沉淀等相对隐性的价值;
归纳运用:指学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加以运用 , 去辅助理解更深更难的诗词、去运用到写作表达当中 。
这里面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都是潜移默化的 , 而归纳运用是最难的 , 需要多进行训练的 。
比如可以先明确学习的古诗词属于什么类型 , 再回顾以前学的这个类型的古诗词 , 或者是拓展这种类型其他的古诗词 , 然后进行系统的感知 。
比如古诗词的分类有很多:
按内容上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
按情节上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
我们也可以根据古诗词中的一个字进行联想拓展 , 就像我们平时玩飞花令那样 。
比如表达思念之情的带月字的诗句: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袁枚《随园诗话》中“明月有情应识我 , 年年相见在他乡”……
还能够根据孩子情况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知识 , 多角度发散与诗歌相关的各种风俗、文化、事物等等 。
以古诗词为载体 , 更全面地去了解这首诗背后的传统文化 , 通过对诗词的发散和延伸 , 了解更多科普知识 , 能够反过来帮助理解其他诗词含义 。
小结:学习古诗词三重境界
古诗词|孩子还在这样学古诗吗?错了错了!
本文图片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不仅闪耀着美的光彩 , 还可以带来深刻的启迪 。 在不同时期读同一首古诗词 ,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