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7月14日讯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得又早又猛 , 7月上旬成都就热成了“红油火锅” , 最高温度突破历史极值 , 一度飙升至全国第一!
有网友这样调侃成都的天气:“麻将刚刚码上 , 就糊了!”
在这种“烧烤模式”下 , 成都er进行了360度无死角全方位消暑 , 空调、风扇、雪糕、冷饮齐上阵 , 但仍感到酷热难挡 。
这不由使人联想起古人消暑的艰难 , 其实从史料来看蜀地古人有N种避暑小技巧 , 省力且效果绝佳 。
01、调养心态 自我麻醉法
本文图片
俗话说 , “冷在三九 , 热在三伏 。 ”从史料来看 , 古人强调调整心态 , 以“顺四时 , 适寒暑” 。 心静自然凉是中国古人提出的顺应时势的修心理念 。
通常来说 , 夏天的蜀地闷热难当 , 湿气较重 , 造就了蜀地人火气较旺的特点 。 这个时候自己内心的调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于是夏天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 不要动辄生气发怒 。
虽说这一道理传于祖国各地 , 但是由于环境因素 , 住在蜀地的先辈们更深知这一道理 。
02、纳凉晚会 顺时而为法
每当夏日烈阳退去 , 人们便喜欢成群结队来到河边 , 搬上自制的用竹子做的凉凳 , 几家几户围坐在一起 。 大人们冲壳子 , 小孩们趁着夕阳的余晖一起嬉戏打闹 , 等待夏日在大地留下的余温消去 , 再归家休息 。
日落而息 , 日出而作 。
03、亲水赏荷 拥抱自然法
“亲水” , 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之一 , 古人也不例外 。 古代南方人最亲水 , 明清时的蜀地人 , 便喜欢水上纳凉 。
遍地可见的池塘、溪流 , 给古代的蜀地人提供了这一条件 。
本文图片
此外 , 古人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 , 而“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惯 。 在蜀地只要有池塘的地方多半就有满池的荷花 , 相信去过农村或者郊区的人都深有体会 。
04、冰丝裀 穿衣搭配法
盛夏之时 , 古代富贵人家在衣着方面比较讲究 。 周朝的时候 , 人们利用植物作为材料 , 织成葛布 , 用葛布制作的衣服不仅轻薄 , 穿着也舒服 。
后来衣服的材料渐渐增多 , 丝织物倍受追捧 。 有一种叫“冰丝裀”的织物价值不菲 。 唐代《乐府杂录》记载 , 一名长安富家子酷好声乐 , 后来家道中落 , 唯留有一件旧的冰丝裀 。 有波斯人见到 , 惊讶地说:“何处得此至宝?此是冰蚕丝所织 , 暑月置于座 , 满室清凉 。 ”于是 , 该波斯商人重金购买了这件冰丝裀 。
据说冰丝裀的原材料是冰蚕丝 , 清代诗人李应莘有“冰蚕吐丝丝不绝 , 轩妃碎织西陵雪”之句 。 苏轼诗中也有“冰蚕不知寒 , 火鼠不知暑”之句 。
05、凉榻、凉席 安然入睡法
夏天使用竹子制成的凉塌、凉席 , 是比较通行的避暑方法 。 在古代 , 用湘竹制成的凉榻和凉席倍受青睐 。 宋代陆游诗曰:“堂中无长物 , 独置湘竹床 。 ”明代顾璘也有诗曰:“葵扇桃笙湘竹床 , 捲帘高卧汗如浆 。 ”
本文图片
湘竹即湘妃竹 , 故宫中还收藏有以湘妃竹为原材料的靠背椅 。 古代还有一种用猪毛做成的壬癸席 , 避暑效果上佳 。 《河东备录》云:“取猪毛刷净 , 命工织以为席 , 滑而且凉 , 号曰壬癸席 。 ”
- |门票全免!魅力文化盛宴今天开启!品美食、逛展览,一站式体验三省文创精华
- 招聘|茅台招聘公告引热议,只限985、211女大学生?网友对此提出质疑
- 网文|人物|网文作家吱吱:对于女性而言,我相信“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永不过时
- |品读|谢天开:精心、精致、精美的四川村落调查立档——读《守望老家》
- 梁启超|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钱穆的读书法
- |质感、纹理皆典型,黄花梨四出头椅棕眼开裂
- 比尔·盖茨|想要报考乡镇公务员的往届生也有福了!门槛降低、年龄放宽
- 电子竞技|职场人只认三样东西,能力、精明、本心,没有这三样东西毫无胜算
- 苹果|苹果试产iPhone14!或将推出四款新机、初期销量预计高于13,富士康正在火热招聘
- 考研|为啥二本生觉得考研很容易,但身为985、211的同学却认为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