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宋玉秀:尼山行

尼山行
【|散文|?宋玉秀:尼山行】文/宋玉秀
|散文|?宋玉秀:尼山行
本文图片

(网络图片)
3月21日 , 星期天 。 4点刚过 , 我就起了床 。 今天我要随高唐指南针乐途旅行社去曲阜尼山 , 拜谒孔子的出生地 。 准备好热水和简单的行装 , 5点十分 , 我开车来到了集合点柴府花园 。 柴府花园在县城的中心 , 以水浒中的小旋风柴进命名 。
5点29分 , 大巴准时驶出高唐县城 , 向尼山方向进发 。 此时城市和乡村还没有从夜色中完全苏醒 , 大巴只能开着车灯 。 公路略显空旷 , 车上的小朋友兴奋地问东问西 。 随着太阳的升起 , 车窗外的原野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 可以看到鹅黄色的柳枝和光秃秃的白杨 , 及白杨枝上一览无余的鸟巢;也看到大片如毯的绿色麦田 , 麦田中裸露的馒头样的大小坟丘及一排排的蓝色(也有白色的)潜水泵 。 城市和乡村在车窗外交替闪过 , 三个小时后 , 我们顺利到达尼山景区 , 此时刚好9点 。
尼山景区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 , 尼山原名尼丘山 , 因孔子名丘 , 为避圣讳 , 故名尼山 。 其山并不高大 , 海拔约340米 , 风景秀丽 。 因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 , 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 。 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孔子圣像、大学堂、尼山书院等 。
今天天晴得很好 , 蓝天白云下 , 金色的孔子圣像格外大气磅礴 。 我们纷纷在圣像下合影留念 。 圣像高七十二米 , 基座有十八米 , 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孔子像 , 也是景区的地标性建筑 , 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 。 圣像可亲可敬、儒雅深沉 , 以吴道子所绘的孔子像为蓝本 。 合影中的我们身着汉服 , 笑得很开心 。
拜谒完孔子像 , 我们第二站要参观大学堂 。 远观大学堂灰顶白墙朴素低调 , 与内部设计的富丽堂皇形成鲜明的对照 。 大学堂又称儒宫 , 分为迎宾大厅、台阶大厅、七十二贤廊和“仁、义、礼、智、信”五厅 。 台阶大厅又称“大学之道”共五组阶梯 , 81个台阶 。 五组阶梯代表做学问的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81个台阶 , 意谓经过艰辛的攀登之旅(民间有九九八十一难之说)才可达到学问的最高峰 。 大学之道两侧有长明的灯烛 , 代表儒家思想长盛不衰;大道的尽头是集贤厅的红色大门 , 大门上方有“高山仰止”的巨大匾额 。
登上大学之道就进入了集贤厅 , 集贤厅的墙上有宋代赵孟頫书就的《大学》首章: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民在止于至善 , 知止而后有定 , 定而后能静 , 静而后能安 , 安而后能虑 ,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 , 事有始终 。 古之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 。 特别说明一下 , 赵孟頫的手迹是没有标点的 。 翻译过来就是:大学的宗旨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 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 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燥;镇静不燥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 , 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 。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 , 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
穿过集贤厅就来到了七十二贤廊 。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 , 贤者七十二 。 七十二贤廊是真人大小的雕塑群 , 通过三十组雕塑 , 展现了孔子与七十二名弟子的生动故事 。 每组雕塑的下面都用一个成语或典故进行命名 。 其中有几个典故我知之不详 , 于是拍了下来 。 它们是三复白圭、居敬行简、行不由径 。 游览的间歇我百度了一下 , 才知道了它们的含义及出处 。 三复白圭出于《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 ”南容一日之内三次诵读《白圭》诗 , 孔子对他的品行很赏识 , 就把侄女嫁给他 。 “白圭”是《诗经·大雅》篇中的词句:“白圭之玷 , 尚可磨也;斯言之玷 , 不可为之 。 ”意思是 , 白玉上的斑点 , 可以磨掉;说话出了毛病 , 却无可挽回 , 因此要警惕自己的言行 , 要十分谨慎才行 。 居敬行简和行不由径都出于《论语·雍也》 。 前者指内心严肃 , 办事简要;后者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 不走邪路 。 我不禁感慨:《论语》中处处蕴含着做人处事的智慧 , 我们穷尽一生也学习不完 , 难怪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