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三 )


新京报:电影中的故事特别打动人 , 这些是经过长时间的采访积累 , 还是来自于书籍、资料的阅读?
孙曾田:两种方式都有 , 这种纪录片不是完全纪实的 , 很多情节需要进行一些设计 , 毕竟篇幅有限 , 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呈现不同种类的手艺 , 不同人的故事 。 其实在接触这个题材的过程中 , 我们发现 , 很多手艺人他们经济条件并不差 , 因为他们做的工艺品都是价值连城的 , 唯一尴尬的地方就是工艺传承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 他们择一事终一生 , 那种精神和期盼传承的愿望是值得我们去书写的 。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天工苏作》海报 。
新京报:拍摄这部纪录电影最难的地方是?
孙曾田:还是在创作上 , 要将它对苏州的城市展现和手艺的艺术属性进行平衡 , 将两者协调达到最佳的共振 。 从结构上来说 , 这个电影里有很多手艺人 , 也有不少艺术作品 , 需要把这些故事人物形成最好的结构 , 就像串珠子一样 , 成为一种语调 。
新京报:电影也找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配音的李立宏 , 请他来配音有难度吗?
孙曾田:整体来说还挺顺利的 , 他的音色以及语调都很适合我们的电影 , 在他看了电影题材后 , 也很有兴趣 , 也愿意来为文化推广出一份力 。
【苏作小科普】
灯彩
“走马灯”到底是什么?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灯彩 。
苏灯中的“ 走马灯”已经成为一句俗语 , 其实它极具巧思 。 灯上设置了各种故事人物 , 待灯里燃起蜡烛 , 冷热空气对流 , 人物即能循环转动——大概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的“电影”了 。 核雕
《韩非子》中的微雕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核雕 。
《韩非子》中有一个关于“棘刺造猴”的故事 , 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 , 其雕刻技法近似后来的核雕 , 是目前可知最早的关于核雕的记载 。船点
《红楼梦》里现身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船点 。 作为苏州菜中的“阳春白雪” , 吃过船点的人或许不多 , 但它的身影早就出现在《红楼梦》中 ,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 , 所吃的精美点心就是船点 。 苏绣
“喵星人”是符号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苏绣 。
俗话说 , “苏绣猫” , 猫已经成为苏绣的符号 。 1956年 , 双面绣《月季小猫》在英国伦敦刺绣及展出 , 小猫极其生动、活灵活现、轰动世界 , 从此苏绣猫就成了苏绣的代表作 , 还一度成立了绣猫研究小组 。 缂丝
千年不坏
灯彩|纪录片《天工苏作》的制作呈现远比票房重要
文章图片

缂丝 。
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 , 获得“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称 。 这是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 , 被誉为“织中之圣” 。
新京报采访人员周慧晓婉
编辑黄嘉龄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