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记忆深处的那本书( 五 )


这语气如此熟稔 , 毕竟“一生”如此宏伟的字眼 , 最常见青葱少年时 。 最爱赌咒发誓 , 开言便往后余生 , 即使 , 我们时刻都在告别 。
爱是一种有趣的情愫 , 付出亦是让步和包容 。 最包容的许就是这片天地 , 人们在其中演绎历史 , 飞天入海 。 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守护 , 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 , 可爱情又独特于这些关系 , 这是毫无血缘关系 , 但却可能在今后组成家庭 , 建立血缘纽带的两人 。
到底不是年少轻狂时了 , 二十出头的年纪 , 爱情已经有了生活的影子 。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余秀华的原因 , 她笔下的爱情 , 涂抹着浓郁的生活色彩 , 是从真实里长出来的爱情 , 仿佛还带着昨夜的露水 。
收拾行李时 , 旧书里滑落出张硫酸纸 , 那是本科时 , 央人用彩墨誊写的诗句 。 可我已写不出那些清丽的日光 , 如今只分外羡慕 , 像在羡慕别人的生活 。 于是我知晓了 , 如果你让过去就这样过去 , 让现在也成为过去 , 那么未来必将充满悔恨和迷茫的青春碎片 。
在来得及前尽力拥抱父母 , 和朋友常常见面 , 去你想去的地方 。 不要错过花开 , 明年可能花还会开 , 那明年的你 , 还是会以今年的理由推脱搪塞 。 许多地方 , 很多人 , 这辈子就去一次 , 就见一面 , 抓不住便是抓不住了 。 未来不可 , 亦不容分说 , 我只希望我们在这个不轻狂 , 也不算成熟的年纪 , 能够勇敢不顾一切地 , 满怀赤诚地去追逐 , 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 , 或就像那句话说的:再不疯狂 , 我们就老了 。
八年之后的《文城》
孙超杰(29岁)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2013年的那个春天 , 哈尔滨的雪花开始慢慢地融化 , 清风中漂浮着温暖的水汽 , 但我知道我等不到研究生录取的消息了 , 也等不到是否再考一年的消息 , 我只能确定我可以等到一个月前预订的《第七天》 。
《第七天》正式上市时 , 我考研失败 , 也不想去找工作 。 除了这本书 , 我期待的所有一切都不会来临 。 我记得很清楚 , 我在黄昏来临时拿到这本书 , 我拿到这本书时觉得一切都安静下来 , 我要不要再考一年、再考一年的话住在哪里 , 这些都不重要了 。 宿舍熄灯以后 , 我借着手机的亮光 , 在晨曦到来时看完了这本书 。 我第一次发现 , 晨曦到来时 , 新的一天也会到来 。 我推开阳台上的窗户 , 看到太阳也正推开大地的窗户 。
当时的我觉得这是余华最好的一本书 , 因为它超越了《在细雨中呼喊》的哀伤 , 超越了《活着》的苦难 , 超越了《许三观卖血记》的温情 , 超越了《兄弟》的荒诞 , 它超越了一切死亡和生命 。 我看到人们穿越世间的悲伤 , 在生死之际流连忘返 , 最后抵达死无葬身之地 。 那里没有昼夜没有四季 , 那里有黄昏有树叶有遍地的青草以及青草中间流淌的溪水 , 我听到树叶在风中像心脏一样跳动 , 我听到衣裙划过青草发出轻风细雨的声音 , 我看到人人互相关心互相依靠 , 那些陌生的骨骼拥抱在一起像是花团锦簇 。
《第七天》出版的那一年 , 是我考研落榜的一年 , 也是我决定重新开始的一年 。 后来我考研成功又接着读博 , 我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继续期盼着余华的新作 。
2021年的春节我留校度过 , 我在遥望窗外的绚烂烟花时看到了《文城》预售的消息 , 它的封面上写着“暌违八年” , 写着“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
和《第七天》一样 , 我在黄昏来临时收到这本书 , 又在晨曦到来时得知了纪小美最后的结局 。 我在阅读《文城》时想起8年前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宿舍 , 想起我当初的困境 , 想起8年的时光就这么倏忽而过了 。 这8年里 , 我读了《佩德罗·巴拉莫》 , 读了《百年孤独》 , 我明白了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模糊时间的边线 , 使得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交织 , 使得我们短短的一生似乎不断地被重叠和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