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中年好友林语堂( 二 )


大家都知道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 , 其实三一八惨案之后 , 第一个写的人是林语堂 , 即他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 那时候的他 , 浮躁凌厉、勇猛无畏 。
但到了不惑的年纪前后 , 他忽然变成了一个提倡幽默闲适、崇尚性灵的人 。 当时他主编的杂志《人间世》《宇宙风》 , 就体现了这种转变 。
为什么变了?苏东坡是遭遇了生死劫和“文字狱” 。 其实林语堂也差不多 , 他上了被军阀通缉的名单 。 不过林语堂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真实挫折 , 他只是觉得现实过于黑暗 , 也不是他能改变的 。 另一方面 , 林语堂的经济状况太好了 , 他真的太有资格幽默闲适、修身养性了 。
怎么说呢?靠文字吃饭 , 他太能赚了 。
《人间世》每月报酬500元 , 《宇宙风》不下一千元 , 由于他中英文全会 , 通常一稿两投 , 互不干涉 , 所以写一篇文章 , 赚两份钱 。 以上种种累加 , 据说他每月可以收入4万 , 年收入50万 。 要知道那时候 , 普通工人每月8~10元左右 , 编辑大概80~100元 。 这样的收入 , 简直是富豪级别的作家 。 据说鲁迅大概只有700元每月 。
张爱玲在《私语》里写年少的她对未来的理想生活的憧憬:“……在前进的一方面 , 我有海阔天空的计划 , 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 , 有一个时期我想学画卡通影片 , 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 , 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 , 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 , 周游世界 , 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 , 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 ”
林语堂这么赚 , 自然搬进了上海的花园洋房 , 忆定盘路43号 。 有个专门的书房叫“有不为斋” , 有专门的梁启超题词叫“两脚踏东西文化 , 一心评宇宙文章” 。
第二点 , 苏东坡和林语堂 , 他们都是儒释道的融合者 。
按照林语堂的说法 , 苏东坡喜欢瑜伽(存争议)、养生、练道家式的养生诀;爱家爱做饭爱百姓能抗洪抗疫爱发明创造积极入世;也爱佛学 , 还和王朝云一起修佛;但他能放得下官瘾 , 放得下神仙瘾 , 放得下极乐世界 , 他是真的洒脱 , 只用上儒释道的最利人心的部分 。
而林语堂呢?他是道家信徒 , 平常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 , 就喜欢看书习文 , 冥思遐想 。 追求禅境 , 希望内心宁静、平和、稳定 , 还用儒家积极入世和西方现代文化补充道家不足 。 有意思吧!儒释道之外多了现代化精神!现代化精神 , 大概就是更好地、自由独立地做个人 。 所以他认为 , “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 , 也能保存原有快乐本性 。 ”“城中隐士实是最伟大的隐士” 。
儒释道结合现代性 , 更容易让隐居求志变得可能?我发现 , 这个话题也挺有意思的 。
人间世|中年好友林语堂
文章图片

再说第三点 , 苏东坡爱美食 , 林语堂也是 。
林语堂说 , “我生来便是一个伊壁鸠鲁派的信徒(享乐主义者) , 吃好味道的东西最能给我无上的快乐 。 ”在他的花园洋房里 , 自备厨师 , 但家里人个个都是美食家 , 最神奇的是他夫人廖翠凤和三女儿林相如还是国际知名美食家 , 她们编写的《中国烹饪秘诀》 , 获得1960年法兰克福德国烹饪协会奖状 。 1969年 , 廖翠凤与林相如在美国又出版了一本《中国食谱》 , 影响也非常大 。
据说 , 林语堂胃口极好 , 说自己除了橡皮外能够消化一切东西 。 他还经常在晚上睡觉前进餐 , 否则就睡不着觉 , 有时一次吃5个鸡蛋 , 还加上饼干 。 最可恨的是 , 就这样还不发胖!
他说中国人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无所不吃的动物 , 这是国民性的骄傲 。 他在《生活的艺术》中说 , 在对待美食上 , 中国人和法国人最相近 。 对饮食的细密和艺术化 , 标志着人的思维和心性的细致和艺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