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根源之所在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滋养、壮大起来的,因此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态及其内涵是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环境 。
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但其表现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彰显而发扬,有时黯然而平淡 。应当说,人们越有文化的自觉,民族精神就越能充满而完整地得到发扬 。
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 。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 。
文化自觉就是认识自己文化的发生、成长、发展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及其普遍意义,把个人连接、融入到这一历史文化长河中建立文化认同 。对于中国文化这一连续不断的古老文明而言,文化自觉是促进文化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促进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民族生气 。
10. 关于国学的作文这类文章要怎么写啊 最近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出纷纷的议论 。
其始作俑者,是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八十周年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造舆论 。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识者请教;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吧! 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
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 。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 。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
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
现在我们提倡正本清源,也正在于强调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整理国故”不是复古一样,还要反对保守主义的倾向 。因此,“国学”一词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 。
五四的时代精神,现在不能同日而语 。所以有位学者提出看法,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经不起推敲 。
最起码的一点,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国学”无法囊括;再者现代学术不断细化,统统放在一个篮子通称之为“国学”,恐怕也难以说清 。为此他以为“老老实实叫‘中国传统文学研究’就很好”,不必另树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学”大旗 。
看来不无道理;但好像未能圆其说 。于是我联想到又一位学者曾经提出的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论述,对“国学”不失为很有见解的诠释 。
按中国古老的说法:“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 。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
我的理解是,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一个是无形象含有规律准则的意义,一个是有形象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据《辞海》释义) 。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