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坚持“草根实践”,创造“草根艺术",这位安徽休宁小伙“有戏”

【黄梅戏|坚持“草根实践”,创造“草根艺术",这位安徽休宁小伙“有戏”】黄梅戏|坚持“草根实践”,创造“草根艺术",这位安徽休宁小伙“有戏”
本文图片

张启阳接受媒体采访 。钟伟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 , 都是最美的奋斗者 。 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 , 才有了今日之中国 。 十年 ,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 。 让我们一起 , 踔厉奋发新时代 , 笃行不怠向未来 。
中新网安徽休宁7月16日电 题:坚持“草根实践” , 创造“草根艺术" , 这位安徽休宁小伙“有戏”
作者 成展鹏 李军
他是一名“戏二代” , 父亲从事黄梅戏行业50余年;他自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 , 将黄梅戏带至千家万户 。 2014年 , 他从父亲手中接掌剧团 , 坚持“草根实践” , 创造“草根艺术” 。
他叫张启阳 , 全国优秀基层戏曲剧团——休宁县徽之韵黄梅戏剧团的负责人 。
7月15日 , 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反映新安江源头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美超市”黄梅戏《特别超市》完成创作编排 。 为了这部戏忙了几个月的张启阳并没有松下一口气 , 而是在四处联络到各地演出的事宜 。
黄梅戏 , 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 , 起源于湖北黄梅 , 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 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 黄梅戏以明快抒情见长 ,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 通俗易懂 , 易于普及 , 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
上世纪70年代 , 南陵艺人张定和带着几位民间艺人肩挑戏服 , 来到江西九江码头卖唱 。 那时虽然没有灯光 , 也没有音响 , 演出的过程很是艰难 , 但他们却走南闯北 , 远赴过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 一路坚持下来 , 直至1985年正式成立剧团 。
黄梅戏|坚持“草根实践”,创造“草根艺术",这位安徽休宁小伙“有戏”
本文图片

张启阳 。本人提供
2014年 , 29岁的张启阳从父亲张定和手中接过“接力棒” , 在“中国状元县”休宁重新组建了“徽之韵黄梅戏剧团” 。 在张启阳的带领下 , 剧团始终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根本 , 把基层欢迎、群众满意作为目标 , 积极投入到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文艺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中 , 以优质的演出服务满足基层农民群众需求 。
多年的农村演出经验 , 使得剧团深知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近年来 , 剧团结合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 围绕“三农”发展方向及地方发展品牌 , 深入基层创作和编排了大量原创剧目 , 深受基层观众好评 , 如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脱贫攻坚等工作 , 根据“绿茶始祖”休宁松萝茶 , 创作了大型现代黄梅戏《芳满松萝》 , 被列为安徽省委宣传部“文化强省专项扶持”项目 , 入选中国文化部、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以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石屋坑艰苦斗争背景创作的红色题材《红军夜校》《那一抹红》 , 还有以休宁泉水鱼题材创作的《“鱼”情未了》 , 以“最美休宁人”创作的《好人彭玉林》等优秀代表作 。
连续多年 , 剧团每年演出1000场次左右 , 服务群众30万人次以上 。 与此同时 , 剧团从当初单一的黄梅戏演出 , 发展到戏曲、歌舞、杂技、魔术、曲艺等各类文化艺术演出 , 相继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安徽省“送戏进万村”优秀院团;获原国家文化部“全国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奖励 , 二次获评全省民营艺术“十大名团”、“百佳院团” , 2021年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张启阳还被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为全国文艺院团管理领军人才重点扶持和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