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系列之刘震云|一次出走,或一万次精神自赎

编者按
2019年 , 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 , 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 。 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以及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经验 , 我们邀请作家、评论家或回顾重温获奖者的代表作品 , 或把脉其创作整体风格 , 或解析其近年文学创作 , 力图形成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 。
|茅奖系列之刘震云|一次出走,或一万次精神自赎
本文图片

作家介绍
刘震云(1958~) , 河南延津人 。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 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 。 现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 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 , 中篇小说《新闻》《新兵连》《头人》《单位》《温故一九四二》等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茅奖系列之刘震云|一次出走,或一万次精神自赎】|茅奖系列之刘震云|一次出走,或一万次精神自赎
本文图片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长江新世纪
出版年: 2016-8
一次出走 , 或一万次精神自赎
——《一句顶一万句》读札
贺嘉钰
《人民文学》历史上出现长篇小说连载的情况颇为少见 。 2009年第2期与第3期 , 《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以上下部登载 , 同年 , 小说合名为《一句顶一万句》出版 。 两年后 , 刘震云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问世不久 , 《一句顶一万句》即被冠以作者“扛鼎之作”之称 , 虽为美誉 , 对一位仍处写作进行时的作家而言 , 或为时尚早 。 但显然 , 《一句顶一万句》被及时地“偏爱”了 , 在时间未及“包浆”时 , 它已显出润泽 。 它是传统世情小说在当代的一次复活 , 它以个人的随波逐流状写时代的波浪 。
对《一句顶一万句》的观察更普遍地对焦于其“传统” 。 从内容到叙事 , 作者以信手拈来的娓娓道来 , 用彼此勾连的日常发生对中国民间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完成了一次流动的勾勒 。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 , 这部传统气质鲜明的小说其实同时包含着对传统的反思、质询甚至解构 。 细密叙写中 , 内在地结构着对诸多传统价值观的追问 。 当故事与讲述故事的方式榫卯般嵌扣 , 整部小说便从内部完成了结实又别具中国风格的叙事 。 日常生活由大量笔墨细密勾勒 , 而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却在其中被有意冲淡了 , 时代的具体气息并不浓郁 , 特别是上部 , 仿佛一切发生在不被线性时间标记的永恒俗世里 , 犹如中国民间社会进入现代生活以前漫长、恒定、日复一日的生活图景 。 但故事里布满小小的看似偶然的触发 , 它们精密排列并运转 , 如表芯内部的零件 , 指挥着时间 , 幽微地勾连起一群人、一片土地、一段历史整体的命运 。 这其中有某种荒诞 , 又有对抗荒诞的力量在发生作用 。
就从“名字”说起吧 。 “一句顶一万句” , 意味着“说话”是小说中最易被识别的母题 , 故事里人与人的有效联结来自是否“说得着” 。 而整部小说 , 几乎就是由“一句”引出了“一万句” , 事情凭“一件”敷衍出了“一万件” , 苍茫大地上的人从“一个”牵出了“一万个” , 他们的手艺活计、婚丧嫁娶等日常 , 喜怒哀乐、信仰背叛等遭际 , 朴拙良善、慧黠幽默等性情 , 如小品画般一帧帧浮现 , 却构成一幅乡村生活长卷 , 绵延近百年 。 世辈生长于此、偶然流落至此、漂洋过海到此的人们在这片中原腹地上过活、求索、生生不息 。 简笔白描或细细勾勒的人物连缀在长卷的前景、中景、背景中 , 他们一个人挨着另一个人 , 一件事抵着另一件事 , 小说主人公便是在这嘈嘈杂杂、微微茫茫的人事中间 , 走出了他唯一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