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红楼梦》中的故事,总不会是浮于表面那样简单的叙述,处处伏笔,人物的一言一行,与其日后命运紧密关联着。宝黛的姻缘,大约是书中伏笔最多主线,两个冤家吵吵闹闹,还不是为内心那份缘分未定下来的不安全感,否则宝玉何须对黛玉说出那句“你放心”。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文章插图
宝黛的姻缘是天定,是人定?我更偏向人定。按曹雪芹的设定,宝黛木石前盟,却注定悲剧收场,而宝玉宝钗虽有金玉良缘之说,却终归意难平。宝黛之间不如说是曹雪芹认为的理想爱情应有的模样,只是,它不适应当时那个社会,曹雪芹借宝黛悲剧表达了更多层面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宝黛初见的一处伏笔来分析。刚说到宝黛姻缘是“人定”,贾母,就是一心想促成两个玉儿结合的“家长”。还记得第五十五回,凤姐生病时聊起贾府未来少爷们的婚事吗?凤姐说,“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文章插图
凤姐的一双眼看人看事最为精准,也极其擅长猜贾母的心思,借凤姐的口,我们可以知道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婚姻是早已默认了的,府中上下的人也都清楚,哪怕贾琏手下一个小厮兴儿,也说宝玉将来娶妻,“已有了”林姑娘,这已经说明了贾母不仅早早确定此事,更没有刻意遮掩!
而贾母的想法,从宝黛初见安排二人的住处就流露出来了。《红楼梦》第3回黛玉被接到贾府,与宝玉初见,彼此都觉得有相熟之感,贾母很高兴,连连道好!到了安排住处时,贾母想了想,作出了如下安排:
“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厨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文章插图
【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谁知宝玉却喊“好祖宗”半撒娇半请求地要睡碧纱橱外的床,贾母听完只是想了想便马上同意了。是贾母对宝玉偏心有求必应?或许也有这层原因,但更多的,是贾母内心认为两个玉儿早晚要成夫妻,打小培养培养感情也没什么--因为碧纱橱,实在是很特别很妙的设计。
清代建筑内的隔扇门,就叫做碧纱橱,碧纱橱的用处就是将一个大房间隔成2个小房间,多隔扇,中间俩隔扇能开能挂帘子,其余隔扇固定,而且大户人家的碧纱橱往往还带有高雅设计,那青绿绢纱上诗词绘画应有尽有,青纱轻薄如烟雾朦胧,看另一头的人也似在画中般。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当时7岁的宝玉和6岁的黛玉是住在一个大房间,即使是表兄妹,在古代按这个年纪也该避嫌,为何贾母却只是想了想就同意呢?因为她想到往后两个玉儿有缘分,初见便相熟,以后结为了夫妻自然言合意顺,这会既然宝玉愿亲近,是好事,那些讲究也就不重要了。
王太医为贾母看病时就曾透过碧纱橱看到后面站着许多穿戴富贵的人,正是王夫人、李纨凤姐、宝钗姊妹等女眷,既然碧纱橱对王太医有这样“若隐若现”视物的效果,那贾母如此安排后,宝玉和黛玉看对方自然也是这般,那段时光他们一个桌吃饭一张床上睡觉,又总能透过碧纱橱看对方在做什么,这是何等的亲密!
宝黛|从一处“碧纱橱”伏笔,看宝玉和黛玉的“姻缘人定”
文章插图
所以,即使搬进了大观园,一个住怡红院,一个住潇湘馆,宝玉和黛玉依然不改那种悄悄从纱窗外看对方的习惯,曹雪芹并没有直接点出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我们可以从宝黛行为便猜测出来,幼年那段时光,对他们长大后彼此倾心互许引为知己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