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取消文化”是欧美出版圈的危机还是转机?|读刊( 五 )


文章图片
美国平权主义活动家Dan Kovalik今年出版的《Cancel This Book》 。
此外 , 他还特别在书中指出“取消文化”已经逐渐成为资本极其青睐的名词 。“新自由主义完全有能力吸收抗议运动的能量 , 讽刺地是 , 企业广告大量地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 , 但他们并不会真正为黑人工人们的医疗保健、疫情中的个人防护负责 。他们希望塑造新的矛盾焦点 , 以让大家的关注点从更广泛的经济阶级不公中转移” 。
美国政治学者乔纳森·海特在《娇惯的心灵》一书中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 即文化界的“取消文化”开始蔓延至美国大学的校园 , 并影响下一代青年的心灵 。在这本去年刚刚译为中译本的重要作品中 , 这位哈泼斯公开信的签署者诉诸自己擅长的道德心理学实验 , 论述了人们内心深处划分“敌我”的本能 。海特认为 ,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正是帮助学生们克制而非纵容这种本能 , 从而学会对异见的包容 , 然而当下的校园教育完全导致了相反的结果 。高校中的学术出版因此也深受干扰 , 哈佛大学知名学者斯蒂芬·平克去年就曾因自己的作品《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涉嫌“温和”地处理黑人的处境 , 而受到超过550名学者的联名指控 。
j.k.罗琳|“取消文化”是欧美出版圈的危机还是转机?|读刊
文章图片
《娇惯的心灵》 , 格雷格·卢金诺夫 / 乔纳森·海特著 , 田雷 / 苏心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7月 。
围绕出版界争议作品的讨论 , 注定将会持续 。面对抵制出版物行动经常遭遇的这种两极的评价 , 一些“折中”的观点也值得为我们所参考 。例如《华盛顿邮报》的一篇2019年的文章就提及已经在许多出版机构实行的“敏感式阅读”(Sensitive reading) , 即如果待出版的作品中可能涉及到少数族裔等描写对象 , 可提前邀请作者与一名少数族裔读者一同交流 。如果一名白人作者写的小说中涉及到黑人人物 , 此时与一名黑人读者的沟通与互动可能会帮助他最大程度上克服自己在写作中无意识的偏见 , 并提前进行修正 。“这部作品将用这种有意识的、充满平等尊重的方式达成文化的多样性” 。
加强“温和”的沟通 , 同样也是Kovalik在《Cancel this book》的结尾提到的建议 。他在书中提到的一项2020年的研究显示 , 与美国大选的选民们进行“非判断性的、深入的对话” , 达成的说服效果将是忽视互动与沟通、灌输式宣导的102倍 。“面对社会不公正的结构性问题 , 温和的抗争可能是最有效的 。被诟病的‘取消文化’无法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 , 我们都需要在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 , 我们也需要允许别人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