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阎崇年来烟分享与故宫的故事,给烟台老乡提出“四书”建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秦雪丽
7月18日上午,作为书博会烟台分会场重磅活动,阎崇年《紫禁芳华六百年》名家讲座在烟台京剧院小剧场开讲,88岁的阎崇年老先生精神矍铄,与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故宫的故事和缘分,风趣幽默地讲述了《故宫六百年》创作背后的故事,并为烟台老乡们提出了要“读书、买书、送书、藏书”的宝贵建议。
老乡|阎崇年来烟分享与故宫的故事,给烟台老乡提出“四书”建议
文章插图
故宫近9000间房
都有他的足迹
【 老乡|阎崇年来烟分享与故宫的故事,给烟台老乡提出“四书”建议】阎崇年,山东蓬莱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尽管已80多岁高龄,但阎崇年精神矍铄,眼中有光,再次来到烟台家乡,倍感亲切。
本场讲座以解读2020年新著《故宫六百年》为主题,将故宫600年的沧桑历史如画卷般缓缓展开,视野开阔,见地深刻,完整讲述600年风云变幻,为大家打开解读故宫的另一扇大门,帮助读者多角度欣赏和了解故宫的历史与文化。
座谈会现场,阎崇年与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故宫的四个缘分。阎崇年说,曾经有媒体问他去过故宫多少次,他的回答是“千余次”,后来想想可能千余次还不止。他将自己与故宫的关系总结为四个缘分——“地缘、学缘、友缘、机缘”,在他看来,正是有这些缘分,才成就了《故宫六百年》。
阎崇年介绍,1934年,自己出生在蓬莱解宋营一个村子里,15岁时来到北京求学,考入当年的北京第六中学,近距离的接触故宫。“我当时在长安街路南居住,与故宫只有南北一条街的距离,而所上学校与故宫有东西一条街的距离。”阎崇年说,故宫伴随了他青少年的成长,这是一种“地缘”。
毕业后,阎崇年开始搞历史文化研究,最初选择的是先秦历史,后来机缘巧合,转向清史研究,与故宫正式结缘。只要有时间便跑到故宫看档案,查资料,由于跑得次数太多,阎崇年与工作人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与故宫结下了“学缘”与“友缘”,“在当时,清朝历史就像一片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而故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阎崇年感叹地说,在北京生活72年,故宫近9000间房都留有他的足迹,由于时代久远,有些房间迈进去,灰尘能淹没脚面,而故宫的重要展品,他都有幸看过。
分享传作背后的趣事
给读者提出“四书”建议
乾隆皇帝的书房面积有多大?雍正皇帝从住家到上班地点,大约有多远?座谈会现场,阎崇年幽默风趣地与读者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老乡|阎崇年来烟分享与故宫的故事,给烟台老乡提出“四书”建议
文章插图
阎崇年说,,养心殿“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之前根据故宫导游词的介绍,面积为9.6平方米,对此,他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多方协调下,阎崇年进行了实地测量,发现皇帝书房外间为4.8平方米,而真正办公的书房内间仅为4.8平方米,这一数字后来也被各方认可。雍正是有名的勤奋君王,为了节约时间,把住处搬到了养心殿,“养心殿后殿是雍正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殿则是处理朝政的地方,但两处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没人关注过。”阎崇年说,为了确保数据准确,他也进行了实地测量,发现雍正皇帝从“住家”到他“办公室”的后门,只有1.8米的距离,对于这个数字,他也很惊讶!在阎崇年看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宫承载了其中优秀的组成部分。“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也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