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这首诗怎么写的( 二 )


3. 塞下曲这首诗咋写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塞下曲》摘录几首如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许浑的《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有一位战士,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这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
诗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现实 。表面看来,作者对诗中的边塞战争既不歌颂,也未诅咒,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由于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帝国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惋、哀伤的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
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纯是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流露出来 。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 。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令人不忍卒读,也不忍回味,悲剧的气氛很浓 。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卢伦〈唐〉
林晴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
2.月黑:没有月光 。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
4.遁:逃走 。
5.将:率领 。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
7.逐:追赶 。
4. 塞下曲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1、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 。
2、诗词原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
3、诗词赏析: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
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 。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