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我的山水意境与艺术行思(二十四)

刘继庄专栏
刘继庄 , 斋号《诘人堂》 。 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 。 1949年生于中医世家 , 祖父系齐鲁名医 , 父承家传 , 刘先生自幼亦躭益家学 , 打下良好的国学功底 , 治学领域广褒多元、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 他的山水画 , 传承齐鲁画派文脉 , 并一力开创了沂蒙画派 。 他的创作 , 熔铸百家又独树一帜 , 其笔法深得黄宾虹之质朴、齐白石之飞扬、潘天寿之峭拔、石鲁之率真;墨法则吸纳傅抱石之气象、李可染之雄浑、赖少奇之冷逸、八大山人之简括 , 他的作品以学问求其气 , 以乐感求其韵 , 以篆隶立其骨 , 以行草丰其筋 , 以意境全其象 , 令其画风从容淡定 , 浓淡自洽 。
“意境”之贵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我的山水意境与艺术行思(二十四)】在笔墨上 , 我推崇广博约取 , 多元并包 。 雄强的应该涉及到飘逸的 , 沉重的应该接受欢快的 , 慢板的应当吸收快节奏的 , 静穆的当杂以奔放的 , 孤独的应该杂以热烈的 。 艺术作品一如人生 , 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 而只有甜美 , 只有苦涩的人生是肤浅的;反之 , 只有苦涩没有甜美的人生辜负了人间走一回的千古机缘 。
古往今来 , 中国画有一个通病 , 那就是风格一旦定型 , 笔墨随之定型 , 于是功力愈深 , 程式化越强 。 好处是技法炉火纯青之后 , 可以成为开宗创派的掌门人 , 缺点是囿于门户之见 , 一意孤行 。 古人自不用说 , 即使现代名家大家也概莫能外 。 以轻松流畅、悦目欢快见长的吴冠中先生的作品 , 我们几乎在他全部作品中 , 找不到一幅厚重、沧桑、博大、沉雄的作品 。 我认为吴先生用水彩、速写改造中国画 , 就如同把二胡改装成小提琴 , 好听是好听了 , 悦耳也悦耳了 , 但是在“赏心”上却大打折扣 , 须知中文是把“赏心“排在“悦目”前面的!吕思清先生的小提琴拉得确实乖好听 , 但一旦与阿炳的《二泉映月》并置 , 就显得单薄、寒俭和大众化 。 而阿炳的《二泉映月》竟然能让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跪着听”!难道是偶然的吗?中国文化强调“意境” , 意境贵在诱人入心 , 贵在感人 , 贵在心有灵犀 , 贵在见画如面 。 无独有偶 , 吴先生的老师林枫眠先生的笔墨一如“哭泣的行板” , 读之忧郁 , 品之垂泪 。 即使林老笔下的美女和花卉 , 画面深处也深嵌着一层淡淡的忧伤 , 我们无法在林老的作品中找出一幅象吴冠中先生那种轻快得象哼着小曲 , 欢蹦乱跳的中国画!显然 , 人被折磨久了 , 连笑都是苦涩滴……
我既喜欢刘海粟、李可染那种狮子搏象式的苍茫沉雄一路 , 也喜欢黄宾虹、林枫眠那种孤独寂寞一路 , 还喜欢倪云林、吴冠中那种轻飘逸的一路 。
是的 , 我们毕竟是现代人 , 悲观与乐观一体 , 苦涩与享乐同在 , 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 做人如此 , 作画岂能例外?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我的山水意境与艺术行思(二十四)
本文图片

刘继庄《雁阵掠大江》
(屏条 , 六尺三开)
从“泼彩”到“写彩”
泼彩 , 是一种相对传统的古老表现技巧 , 但始终没推演到“大泼彩”的境界 , 张大千晚年推陈出新 , 把传统意义上的循规蹈矩的小泼彩加以发挥 , 泼彩开始了进入流光溢彩 , 五光十色的时代 。 刘海粟在泼彩基础上加上“搅彩” , 以以雷霆万钧之力把彩墨搅得翻江倒海 , 在张大千泼彩的基础上平添了一道风景线 。
我学习泼彩已经十几年了 , 对传统上的王希孟、现代的张大千、刘海粟都作过临摹与研究 。 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也是我苦苦求法的对象 。 今年井始 , 我干脆直接与西方色彩大师对话 , 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如塞尚、梵高、高更、莫奈、费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