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 二 )


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
文章插图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约465年—卒年不详)
不过,在当时,孔融的才名还是为世人看重,要不然,后来曹丕也不会把他纳入“建安七子”之一。
备注: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7人。
不过,他自己当然不这样认为,要不然他也不会把“高谈清教”的方式用于官场。
公元179年,27岁的孔融走上了为官生涯,成为了司徒杨赐的掾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副总理的幕僚,不过不是朝廷任命的。
上任后的孔融喜欢干啥了,就是专门揭发宦官的亲友。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来初入官场,害怕得罪权贵,从宦官的亲族入手,既不会与当权者正面冲突,也能得到上层对他的另眼相看;二来呢,孔融作为孔氏名门光环之上的名士,优越的出身带来的责任感,要求他必须在政治上有所不一样的作为,才能引起世人关注。
这个策略很好,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名士风范,又能规避风险。
不过,他却惹上了董卓。
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画像
189年,孔融被任命为司空掾不久,赶上了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
一直认为刘氏汉室才是正统的孔融忍不住了,又发挥了少年时怼陈韪的习惯,不仅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还常常公开指责董卓不臣之心。
名士孔融哪是老谋深算的董卓的对手呢?
董卓根本不与他正面交锋,而是在暗中推动下,把孔融发配到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
【 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孔融此时早已被名门名士的光环晃晕了双目,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急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结果,显而易见,喜好空谈高调的孔融军事上连连溃败,甚至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包了汤圆,要不是刘备率军解围,估计后来就被曹操什么事了。
刘备虽然救了孔融,可孔融后来又把刘备坑得够呛。
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
文章插图
影视中的刘备形象
被刘备举荐为青州刺史的孔融,196年,被袁绍大儿子袁谭打得只剩下几百人,妻儿都被袁谭掳走了。
虽然城破时,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结果,名士风范最终敌不过大军的锋芒,孔融逃到了太行山以东。
此时孔融已经46岁了。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曹操动员汉献帝迁都到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新时代。
三、名士遇枭雄的老年孔融
在袁谭手下逃出生天的孔融,没有被问罪。再次被朝廷征召为将作大匠,这是个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地建设的工程公司老总。
不久后又升为少府,专门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
由此可以看出,朝廷对孔融的判断:有文才名声而无军政之才。
当孔融并没有考虑到这里,也没有反省自己一路败绩的为官之路,而是再次信心满满地打算发挥政治上的才能。
他的才能除了写,就是怼人啊。
结局|孔融4岁让梨的背后:巧辩尚奇,早已预示了被曹操所杀的结局
文章插图
东汉名士:孔融(153年-208年)
于是,对汉室有不轨之心的曹操又成了他的靶子,当然,作为名门之后的孔融也很看不上“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曹操的,所以孔融对待曹操方式简单粗暴:凡是曹操赞同的,他都反对。
生活上:当曹操之子曹丕袁绍儿媳甄氏为妾后,孔融马上写了《嘲曹公为子纳甄氏书》,尖锐的批评曹操此举,无异于 武王伐封后将妲己赐给周公——“武王伐讨,以妲己赐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