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玄同的境界

万物|《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玄同的境界
文章插图

【一】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二】译文
知“道”的人不会去描述它,而描述“道”的人不是真的知晓。关闭感官之门,挫去万物的特征,解开万物的结构,与光尘和同,这是与万物达到玄同的状态。“道”对万物,没有亲疏、利害、贵贱的分别,所以才是天下最宝贵的。
【三】解读
老子在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可以去描述对于“道”的感悟,但是所描述的却并非是恒常之道。真正知“道”的人,会发现“道”是没有办法去描述的,只能各自去实证体悟。而那些觉得能够描述“道”的人,并非是真地知晓“道”。
那要如何感悟“道”呢?人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但是这些感官只能感知部分的存在,是不能去感知整体的。悟道,则是需要将“道心”打开,自“道心”来观察万物。通过关闭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有助于让“道心”显现的。从“道心”来观察万物,会挫去万物的特征,解开万物的结构,回归基本的光和粒子,达到一种玄同的状态。这种玄同的状态,是万物合一的,不能绝对地区分彼此,不存在独立的事物。
从“道”来看万物,是玄同的。有人会有亲近、疏远、利益、伤害、高贵、低贱的区别心,但这些都并非是符合于“道”的。“道”对于万物是一视同仁的,是公平公正的,“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所以“道”才是如此地宝贵。
老子在这一章,提醒人要如何去悟道,是通过关闭感官之门的方式,从而可以从“道”来观察万物。还有,如果有分别心,这也是不符合于“道”的,整体地看待万物是合一、玄同的。这一章的内容不容易去理解,因为玄同是一种实证的体验,真正地合而为一。所以,还是需要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证悟老子所说的“道”。
【 万物|《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玄同的境界】“道”之所以如此宝贵,就是因为它是万物的本源。相信“道”的人,会勤于修行。老子已经教授了方便的方法,只需实修实证,各自奉持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