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10来岁的我们不仅下田偷瓜,还钓鱼钓青蛙,真快乐啊!

|60年代,10来岁的我们不仅下田偷瓜,还钓鱼钓青蛙,真快乐啊!

文章图片

|60年代,10来岁的我们不仅下田偷瓜,还钓鱼钓青蛙,真快乐啊!

文章图片

|60年代,10来岁的我们不仅下田偷瓜,还钓鱼钓青蛙,真快乐啊!

文章图片

|60年代,10来岁的我们不仅下田偷瓜,还钓鱼钓青蛙,真快乐啊!

文章图片


原题:《那时候我们的下雨后 | 王桂田》


我上小学的那时候 , 是上世纪地六十年代 , 那时的农村 , 人们的生活条件还较为低下 , 连电灯都还没普及使用 。 教室也都十分低矮 , 窗户也很小 。 夏天 , 每遇雷阵雨 , 乌云遮天蔽日时 , 教室里便会很黑很黑 , 黑得连书上的字都看不清 , 这时 , 师生只得在那里等雷雨过后 , 看看天可放晴 , 太阳可能出来 , 若是雨后继续阴天 , 老师便会宣布放学了 。 我们此时就会脱掉鞋子 , 书包里一装 , 赤脚跑出学校 , 离开学校一段距离后 , 就索性连裤子也脱了 , 塞进书包 , 几近赤裸地跑在乡村的土路上 。
雷阵雨后的土路 , 由于雨下得急 , 并不泥泞 , 只有在离村庄较近的地方 , 平时人踩马踏 , 积尘较厚 , 才会形成陷脚的稀泥 。 碰到这些稀泥 , 我们不但不讨厌它 , 还会在那里用脚翻来覆去地来回踩 , 直到那稀泥被我们踩得十分粘稠 , 软硬适中时 , 我们便会用它捏出小狗小鸭子玩 , 无论捏得像与不像 , 自己都会开心得哈哈大笑 。 若是三五个熊孩子在一起玩时 , 我们更喜欢团一块泥巴 , 用手把它捏成小碗大小 , 圆柱形 , 底要捏得非常非常薄 , 之后底朝上 , 口朝下 , 用力往地上一摔 , 彭地一声响 , 底上的泥片四溅 , 有时 , 我们还会比赛 , 看谁摔得更响 , 泥片溅得更高 , 那时 , 我们管这一玩法叫《摔响炮》 。

玩《摔响炮》毕竟是不务正业 , 大人们看到后会把我们喊回家 , 交给我们一竹篮 , 让我们挎着 , 去河沟边捡“地角皮” 。 “地角皮”又叫“地衣” , 是一种菌类物质 , 但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 只是抱团聚集在河沟旁腐败地杂草里 , 颜色碧绿碧绿 , 绿得几近透明 , 非常柔软 , 晴天时消失 , 雷雨后才会出现 , 若是雷雨天时间较长 , 那一团“地角皮”都能长到拳头大小 。 当时 , 尽管竹篮里捡来的“地角皮” , 我们会顺手于河沟里淘上几遍 , 撇去里面的碎草屑 , 但到家后 , 在母亲放进拌的面疙瘩里前 , 还是要淘上好多遍的 , 不然 , 会连面疙瘩都有一股子草屑味 。


雨后 , 更是池塘里的青蛙们最快乐亢奋的时候 , 此起彼伏地叫声 , 都会传出很远很远 , 那时十来岁的我就在想 , 这么小的青蛙为何叫声这么大?百思不得其解后 , 我们就去把青蛙钓来研究 , 那时候的青蛙还没混到“保护动物”的地位哪 。
钓青蛙和钓鱼是完全不一样的 , 钓鱼要用鱼钩 , 钓青蛙就简单多了 , 随便一个小棍拴条小绳在上面 , 绳头上拴一蚕豆粒大小的苘叶团 , 之后 , 轻手轻脚地走到青蛙旁 , 苘叶团在它面前晃来晃去 , “傻青蛙”便会一口咬住 , 咬住后 , 便就使劲往肚里咽 , 所以 , 钓到手的青蛙要用劲才能把苘团扯出 。
青蛙钓得多了后就发现 , 母青蛙是不叫的 , 大声叫唤的都是公青蛙 。 公青蛙和母青蛙的身体结构也是不一样地 , 公青蛙耳后长有气囊 , 那气囊在它大叫时是鼓起来地 , 母青蛙侧没有那气囊 , 蛙鸣声音的大小 , 应该就是那气囊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