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王波:吊脚楼总会在梦里和作品中出现
重庆艺术大市场 . 开放的六月
融创壹号院主题展艺术家系列报道
王波:吊脚楼总会在梦里和作品中出现
文+李秋砚
“绘画就是精神毒药,这个东西丢不掉。”王波站在他的画前,回答了绘画对于他的意义。在他眼里,绘画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说,绘画时可以享受孤独,思想自由,没有束缚。
独特的乡愁情感
文章插图
《故城记忆》
1981年,王波从家乡泸州来到重庆,在四川美术学院开启了他的绘画之路,不急不躁,徐徐前行。这些年,他将作品集结起来,先后出版了《王波作品集》《委内瑞拉——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向度与别望》《重现的风景—城市黄页》《亦物亦非?重现的风景》《一门一世界》《吊脚楼?折子戏》等图册。在他的众多绘画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吊脚楼。在谈及所想表达的意义时,王波说,这是他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主题。“我曾在类似的吊脚楼生活过,时间还不短,对老山城感情很深。在那个年代,我们读书很早,环境条件也不好,但人情味、烟火味特别浓,所以,我一直在画这个主题,而实际上,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吊脚楼已成为我作品的文化符号。”
不断的挑战自我
文章插图
《暖阳映故城》
王波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手法,去展现自己不同时期的心境。“其实,泸州和重庆很相像,但是又不如重庆有很大的气势。重庆是山地,而且人的居住量比较大,所以它呈现出来的是大幅大幅的场面感,很让人有记忆点。这便是为什么我到现在一直都在挖掘它、表达它、展示它的重要原因,而且越是这样越让我感觉到,它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发掘。”王波介绍说,他在画面表现上,不会刻意去画某个很具体的地方,只是把心目中对它的印象,不停地用各种手法、各种色调呈现出来,去契合当时的感受,表达自己心里对老重庆的别样印象。
不过,创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说,自己随时都有瓶颈期的感觉。“我总觉得自己的画面还可以再突破、再突破,通过挑战自我,总想找到一种更有新意的表达途径或方式。很多时候不太容易捕捉到自己想表达的最佳视角,有时还会很郁闷。”说起这些创作体会,王波深有感触。
绘画的本能冲动
文章插图
《雾中之城》
当被问及是什么原因让他接触到绘画时,王波告诉笔者,主要来源于童年时代看过的的小人书。“我小时候很喜欢看小人书,慢慢看多了,就有冲动想去画,然后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他说,他很享受绘画的过程,只要身处其中,周围的纷争,不愉快的琐事,全部都可以忘掉。
对于长大后进入川美学习绘画,他反而认为是命运的自然而然。“当时我生活在泸州,泸州是个小城市,过去信息很闭塞,我不了解川美,也不知道绘画究竟可以做什么。但就是一种喜欢,一种爱,一种从心里迸发出来的渴望。”
王波说,他高中毕业时,还经历过一年的迷茫期。“因为当时并不想读那些大学,但那时候在绘画上,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总觉得自己的画还没画好,就没去参加普通高考。直到第二年,我才报考川美,结果一下就考上了,算是圆了自己的绘画梦。”
平和的与时俱进
文章插图
《小城》
如今的王波,对待创作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淡然与平和。开放的接受新鲜事物,也自信坚持自己的创作。王波认为,对画作做过多的解释没有意义,个人感受是最重要的。“因为喜欢一幅作品,就是要去看。它和理论知识不同,理论可以把一件事、一个东西说清楚,但视觉的东西,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
- 问答|心理问答|看到儿童被性侵被伤害的新闻,我总会莫名担心
- 程序员|外出务工人员,总会陆续遇到一些“困难”?可以提早做好“准备”
- 星点|“雪是大浪漫”
- 生机|放心吧,新的一年,会有好日子和充足的面包我知道,我知道,面对新的开始总会有茫然不解可是没关系,谁又不是无缘无故地活着呢至少我们又获得
- |为什么职场上总会有一些人被孤立?原因有三
- 招聘|针对当前找工作难的情况,国家应限制年龄歧视,35岁这关总会经历
- 银泉#坚持读书练笔,诗词写作总会进步的,且看十年前后鹧鸪天的对比
- 张大千@人们总会被壮美山水过感动,500年前画家石涛就做到了,你呢
- |一起读诗·奇怪的事
- 一生|交广夜听|生活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