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作者:布莱恩·华盛顿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Criterion(2021年5月27日)
我第一次看《一一》是通过一盘快坏了的录像带,那还是从我德克萨斯州老家的一家百视达(Blockbuster)租来的。如果你是一个在休斯顿郊区长大的高中生,而且不会打橄榄球或越野跑步,那么你大概率就是个闲人。所以我开始在出租店狂看外国电影作品集。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一一》(2000)
有时我会带一些回家。有一天,我在找一部忘了很久的电影(也许是《警察故事》,或者是《刺杀大将军》——如果我当时够胆看的话),最后,杨德昌描绘的一个家庭在日益全球化的台北生活的影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但我隔了很久才真正开始看它。我一直在拖延。影片的时长对我来说有些过长。直到一个周末,已经过了午夜,我披着一条超大的毯子,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家里的游戏室,我的美国郊区的夜晚与杨导的台湾的柔和色彩似乎融为一体。电影结束的时候还没到黎明,片尾配乐的钢琴琴键叮当作响,伴随着滚动的演职员表。
说实话,我没理解我刚刚看了什么——或者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故事,它既是线性的,也是省略的,不像我习惯的那种叙事和节奏——但我辨认出了它的美。我意识到了地点、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即使它们对我来说仍然无足轻重,它们短暂的优雅仍然在前景中闪耀着光芒。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谈到《一一》时,杨德昌说道:「这部电影只是关于生活的,覆盖了它的不同层面。」而这正是我在第一次观看中所看到的:一个男人与前情人重逢,而他女儿正经历着初恋。从一扇俯瞰城市景色的窗户听到了争吵。当一对夫妇即将离散时,火车的灯光一闪一闪。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我一生中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坦白地说,甚至也没有考虑过这些——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再回看《一一》。这部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与我的生活完全不同,我知道自己需要重看。
所以我按下了录像机的倒带键。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我第二次看《一一》的时候,是在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里。我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工作,而且常常不去上课,而是探索大学里收藏的一些影碟。我浏览了意大利经典影片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然后才开始看一大堆美国电影。当我依据字母顺序沿着匆忙排列的书架走下去时,又在角落里看到了杨导这部奥德赛式的作品——它藏在所有东西中间,但仍然很显眼。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在我欣赏的所有艺术作品中,都有一种我亲身体验过多次的认同感。这种感觉——尽管有地理、时间和文化的差异——你还是看到了一些你以前肯定见过的东西,尽管它很简单,但却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在折射的、闪耀的光线下看到的。
我对其他一些我珍视的电影也有这种感觉,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早安》、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和安德鲁·海格的《周末时光》。看《一一》时,我看到了只有在电影中才能体验到的东西,但却像记忆一样真切。
地下室|美国小说家谈对《一一》的崇拜
文章插图

就这样,一个深夜,在休斯顿那所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里,我第三次观看了《一一》,生活第三次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但就像第一次一样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