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蒲松龄笔下的清代奇案:丈夫遇害,妻子自缢,聪明县令火眼断真凶( 二 )
“你家住哪里?离开西崖村近吗?”费县令问。
“五六里地”,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周成答道。
“你和去年被杀的贾姓男子什么关系?”
很显然,周成没有料到费县令这么一问,有些慌了,辩解自己不认识这个人。
文章插图
而费县令这边却已有定论。
因费县令发现,周成银袱上的图案和去世的贾姓男子身上的一样,上面的绣工很明显是出自一人之手,再加上问到与贾姓男子关系时神色慌张,费县令便更加认定是周成杀了贾姓男子。
在对周成施加严刑后,他最终认罪。
3、真相:妇人爱美惹祸事随着周成的认罪,事情的原委也渐渐明晰。
原来,被周成杀死的贾姓男子之妻王氏,想要漂漂亮亮地见亲戚,却奈何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首饰,便让丈夫去借,可她的丈夫并不配合,王氏只好自己去借。
借到首饰以后,王氏很是珍惜,不舍得戴在头上,便取下首饰放在包袱里。
但是到家以后却发现不见了。
王氏很着急,又不敢告诉丈夫,苦恼着怎么偿还邻居。
是夜,恰巧捡到首饰的周成溜进王氏院子,以首饰为要挟,让王氏与自己发生关系。
文章插图
王氏被迫从了周成。
完事以后,她告诉周成以后不要再来找他了,因为她的丈夫很凶。
周成不乐意。
王氏便忙安慰他说自己丈夫身体不好,等丈夫病重去世,二人再相交也不迟。
周成听了以后便离开了。
王氏却不知自己一句话埋下了祸根。
周成杀掉王氏丈夫以后再次找到王氏,而王氏听到丈夫死讯,没有和先前与周成约好的那样从了他,反而大哭起来。
文章插图
周成怕惊动周围的人,于是逃跑了。
而王氏第二天自缢的消息,也便传开了。
自此,一件扑朔迷离的案子,也在费县令的仔细与耐心下了结了。
4、蒲松龄讲道理:施加仁义者需聪明、虚荣常惹灾祸这个清代奇案在民间流传甚广,不仅被记录在《清稗类钞》中,还被蒲松龄写成短篇小说《折狱》。
蒲松龄的用意,除了讲故事,还在讲道理。
文章插图
首先,蒲松龄展现了清朝时期一个好县令的无奈:有些案子,不是他们想搁置,而是不得不搁置,因为一位好县令施加刑罚要有理有据,查案更要有理有据。
其次,要施行仁义,光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还得聪明。有的人很聪明,但是他们可能不讲仁义,甚至利用自己的聪明伤害别人,而伸张正义的人必须聪明睿智、必须时时留心,只有这样,才能和费县令一样守好仁义,造福一方。
最后,这个案件也告诉我们,虚荣确是“灾祸”之源,我们除了要懂得避开他人的贪婪伤到自己,还得懂得压抑自身的虚荣与欲望。
有时候,小小的虚荣与贪恋,可能会和滚雪球一样引发“大灾祸”。而及时止损的办法,绝对不是欺瞒之下一错再错,而是坦诚、合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清稗类钞》、《聊斋志异》、《折狱》。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 火眼|蒲松龄笔下的清代奇案:丈夫遇害,妻子自缢,聪明县令火眼断真凶】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 专诚&伟人致宋庆龄的信,字迹开阔洒脱,指点江山,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 夏商周!姜子牙年龄之谜,夏商周断代工程揭开秘密:近乎周文王的两倍
- hr|职场年龄的焦虑,不是35岁人的专属
- 张九龄#是什么缘由,让张九龄的《感遇》被编排为《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
- 外在美&大宋女子爱打扮,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女子头饰都不同
- 吴长龄|【诗词年鉴】吴长龄 辛丑卷
- 楷书$“中华第一楷”张瑞玲:85岁高龄,苦练楷书70年,一幅字卖593万
- 张九龄&王维晚年最重要的诗歌之一,首二句便引人深思,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 延迟退休|延迟退休还未实行,又有人提议按“工龄退休”,后者更获众人好评
- 红楼梦$红楼梦:那个高龄产女的女人,将儿子养成废人,将女儿逼入尼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