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为什么看不起张仪说张仪像个小妾一样!

看来,“贱丈夫”和“齐良人”都是丢掉了“大体”而去追求“小体”的人,孟子很看不起。但贱丈夫”和“齐良人”毕竟属于普通人,而在社会的评价中,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夕之间登上人生巅峰的纵横家们,或“合纵”,或“连横”,靠睿智的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深刻影响战国局势,一感冒六国就打喷嚏,获得无限风光的荣华富贵,才是人生的真正赢家。孟子的弟子景春,很崇拜那些牛哄哄的纵横家,认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孟子|孟子为什么看不起张仪说张仪像个小妾一样!
文章插图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静,天下的争斗就停止。” 在景春看来,纵横家能影响诸侯的决策,带来天下的安定,这与孟子主张的王道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和大丈夫。孟子则不这样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过礼吗?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会训导他;女子出嫁,母亲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必须恭敬谨慎,要听丈夫的话。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路。”孟子可真是一个“毒舌”,竟然把人们景仰的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说成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这也体现了同为说客的孟子的与众不同。公孙衍和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战国时期七国中,实力最强的是秦国,属于一言不合就欺负其他六国的“职业打手”;其他六国不愿坐以待毙,就联合起来一起抵抗秦国。于是在当时的外交战场上,形成了“连横”和“合纵”两大阵线。“合纵”就是多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抵抗一个大国的威胁,在战国中期,这个大国就是秦国。而秦国不愿看到六国联合起来,就想方设法拉拢小国破坏“合纵”战略,这就是“连横”。景春眼里牛哄哄的公孙衍和张仪,就是合纵和连横战略的代表。孟子|孟子为什么看不起张仪说张仪像个小妾一样!
文章插图
公孙衍是“合纵”战略的创始人。他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犀首,就是犀牛的角。有人说这是官名,因为犀牛角珍贵无比,所以用犀首来代表除君主之外的最大的官。确实如此,公孙衍是魏国人,先是在魏国做大官,后来跑到秦国做“大良造”,是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率领秦军把魏国打得满地找牙。公孙衍在秦国失势跑到魏国做将军,魏国干的不爽,又跑到韩国做宰相,多次组织魏、赵、韩、燕、楚等国家形成“合纵”联盟,共同抗秦,成为战国时期合纵战略的首创者。而张仪就更为有名了。张仪仿佛就是为了搞定公孙衍而生的,他们注定是一辈子的敌人和对手。张仪年轻时候很穷,靠替人抄书为生,遇到好词好句,就抄在自己的手上或腿上,搞的像个喜欢纹身的小混混,回到家再把这些句子抄写在竹板上,经过艰苦的学习,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有一次和魏国的国相喝酒,被认为偷了东西,被揍得皮开肉绽,他回到家里问老婆舌头在不在,老婆说在,张仪说那我就放心了。后来张仪靠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舌头游说秦王,赶走公孙衍,做了秦国的宰相,为破坏公孙衍的合纵之术,首创了连横战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在张仪的游说下,各国翻脸比翻书还快,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