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山东聊城: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7月23日下午,黄河流域非遗寻访调研团到达历史文化名城、江北水城——山东省聊城市,参观调研了寿张镇黄河夯号、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阳谷木雕、鱼山梵呗、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东阿二郎拳和东阿杂技等项目。
东阿|山东聊城: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文章插图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古老县邑传承发扬勤劳品格,黄河夯号巨大感染力一如既往
黄河东西延绵中国北部5464公里,寿张便是黄河下游山东西首的一个古老县邑。黄河到了山东平原地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悬河”,在阳谷地段黄河河底高出地面10米,因此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历史上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先秦到解放前约3000年时间,黄河决口泛滥达1953次,重要改道有26次,其中途经阳谷县(也指寿张)就有6次。
东阿|山东聊城: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文章插图

据了解,《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喊唱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传统戏曲,有的是即兴发挥编唱。喊唱的调子有民间小调、小咳呀、小莲花落、大雁窝、大锯缸、咳呀咳、打杈头等,节奏有快有慢,有唱有和,声音高低和唱词长短皆不固定,但这些和着滔滔黄水、浑浑厚厚、响彻云天的吼出来的,无任何乐器伴奏的号子,却蕴含着巨大的感染力。这也是沿黄一带,寿张黄河夯号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加强对《黄河夯号》的保护,寿张镇党委、政府联合县文化馆对黄河夯号进行了挖掘,组建了由平均年龄70多岁的9位老人组成的《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传承表演队,通过对夯号的收集和整理,重新编排了《阳谷寿张黄河夯号》。整个表演过程中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只有老人们手中的石夯和口中的夯号,老人们充满韵味、富有节奏感、生活气息浓郁的清唱,有一股自然的吸引力,把人带进当年黄河边上热火朝天的防洪队伍中,更是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2009年,《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承载阳谷悠久历史记忆,寄托崇尚英雄之精神追求
7月24日上午,黄河流域非遗寻访调研团来到山东景阳冈酒厂有限公司参观调研。据介绍,山东景阳冈酒厂有限公司以中华五千年酒文化为载体,以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精心建设了景阳冈酒道馆、阳谷县历史文化展厅、印象阳谷文化长廊、工业遗产馆、明清酒坊、陈年酒庄、鲁西农耕文化展览馆、水浒文化长廊等旅游设施,以工厂为舞台、产品为道具、游客体验为核心,打造了具有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文旅项目。目前,企业年接待全国各地旅游团体1000余个,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英雄文化科普教育万余人。
景阳冈酒不仅是鲁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兼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景阳冈酒为核心的系列酿酒工业遗产项目承载着阳谷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体现了崇尚英雄、赞美英雄的精神情结和追求,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酿酒行业和酒业工人百折不挠、改革创新的缩影。
东阿|山东聊城: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文章插图

据了解,公元前2100年,酿酒技艺已在阳谷景阳冈一带广为流传,明洪武年间,山西陈姓大户迁居阳谷县张秋镇,与酿酒世家周家联姻。陈祖启后钻研酿酒工艺,在传统工艺“透瓶香”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至陈公万杰创建“陈家酒坊”。经过几代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景阳冈陈酿酒依然保持着全国兼香型白酒中独特的“酱头浓尾”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