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山海经》成书在禹夏之际,那时人们可以通过天之浮桥岛往返美洲( 二 )

往返|《山海经》成书在禹夏之际,那时人们可以通过天之浮桥岛往返美洲
文章插图
殷人本来就善于航海,《诗经·商颂·长发》中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是商汤十一世祖阏伯(契)的孙子,河南商丘人,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领。相土勇猛有为,在他统治期间连海外的敌人都降服了,商部落管辖的范围延伸到了“海外”,殷人战败越海而逃也就很正常了。武王伐纣胜利后,商纣王的叔父,太师箕子不愿为周臣,率领弟子与一批殷商遗老故旧五千余人从今天的胶洲湾渡海到了今天的朝鲜,创立了箕子朝鲜殷商在被周朝灭亡以后,曾经被商朝派出去的远征东夷的商军队迅速的消失了,史籍中没有任何的记载。而在同时间的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代兴起了一种有着亚洲特征的奥尔梅克文化。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后来的考古发现,美洲大陆上发现的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的文物古董,明显地具有殷商文化的特征。例如在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出土的假斧与殷商的玉圭如出一辙。美洲印第安人流传着《侯喜王歌》,记叙了侯喜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抵达美洲的事迹:二十五族为呀兄弟,跟着侯喜过天之浮桥,途中艰难不能忘,分发麦黍众相亲,兄弟莫将兄弟辱,天国再逢冬复春。根据歌谣,他们是通过天之浮桥过去的,可是天之浮桥究竟是什么呢?中国历史中,战败越海而逃的事发生过很多次,在《尚书大传·汤誓》中有载:“桀日,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我听说在夏朝末年,商汤打败夏桀的时候,就出现过五百人逃亡海外的事情。这些都说明,在上古时期,至少在殷商末期,通往美洲之路并不神秘,而且一直可以使用,正是因为有了这条路,所以《山海经》中才会对美洲大陆的地理物产有所记载。天之浮桥岛有两种说法,一是乘船沿着阿留申群岛直达美洲。阿留申群岛之间的距离大多不过几十海里,在海平面下降的远古时代群岛之间就如同链接美洲和亚洲的浮桥岛。北太平洋有一条暖流带,又名北太平洋西风漂流,为黑潮(日本暖流)的延续,在东经140~160°与黑潮相接。暖流介于北纬35°~42°间,流向东,自日本本州岛东部外海延伸到北美大陆西部近海后分为两支:一支北上,称阿拉斯加暖流;一支沿北美大陆外缘南下,称加利福尼亚寒流。古代先民乘船顺着洋流沿着阿留申群岛漂流,最终来到美洲。但这里有个问题,先民们乘船是从山东附近渡海沿着日本列岛北上然后沿着阿留申群岛抵达美洲,还是从勘察加半岛附近伐木造船,沿着阿留申群岛渡海?秦朝方士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经数年之久的准备也只是到达日本,殷商那个时候,能够造出远渡万里重洋的大船吗?在大禹王之前人们的航海技术处于启蒙状态,阿留申群岛虽然相距不远就有礁石岛屿,但顺着洋流漂到美洲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可以的,太平洋的海浪狂风不是简易的航海工具能够抵抗的,更不要说长途航海所需的食物淡水。往返|《山海经》成书在禹夏之际,那时人们可以通过天之浮桥岛往返美洲
文章插图
二是渡过白令海峡抵达美洲。白令海峡位于北纬65°35′附近是高纬度地区,冬季白令海峡是结冰的,海峡最窄处宽约35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现今的白令海峡中有一个群岛——奥米德岛群岛,小迪奥米德岛(Little Diomede Island)和大迪奥米德岛是白令海峡中间的两个小岛,大迪奥米德岛属于俄国,小迪奥米德岛属于美国,中间只隔2.5英里的海水。在距今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海水低于海平面约100米~200米,白令海峡历史上是亚洲和北美洲间的“陆桥”,两洲的生物通过陆桥相互迁徙。竺可桢在他的著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 左右。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北地区发现了亚洲象的遗骨,这证明当时河北地区应该是亚热带气候,西伯利亚地区应该比现在温暖的多,冬季也不会那么漫长寒冷,上古时期的游牧民族在温暖的春夏秋季游牧到勘察加半岛游牧到白令海峡东端,于是便看到了对岸美洲大陆的山脉,甚至有些部族利用简单的木筏,借助海峡上镶嵌着一串礁石岛屿,即“天之浮桥岛”来到对面的美洲大陆生活。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的多布森(Jerry Dobson)研究指出:“今天白令海峡只有几块岛屿,但是在末次冰盛期有很多,这些岛屿由西向东形成,几千年来,海平面都在上升,这些岛屿又从西向东逐个被淹没。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白令海峡很可能比现在更加狭窄,站在海峡的亚洲一侧就可以看到对面的美洲大陆,而在狭窄的海峡上镶嵌着一串礁石岛屿,直通美洲大陆,这就是“殷福布族”所说的“天之浮桥岛”。大约在公元1120多年前,商纣王战败自焚,远征东夷的商军在首领侯喜的带领下,北上辽东,穿越广阔的西伯利亚来到亚洲大陆的最东端——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侯喜带着族人砍伐树木建造船只木筏,在晴朗的天气利用海面的礁石岛屿跳跃航行,顺利抵达对岸的美洲大陆。侯喜带领的是商朝精锐部众,他们征服了美洲的本地部族,建立政权,殷人为当地人带来了农业灌溉技术和天文地理知识,从而发展成了美洲第一个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海外东经》也有记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由此可见早在殷商之前古人们就认为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片大陆。山海经上的诸多记载可以证明,在殷商时期美洲和亚洲的通道是畅通的,商人对美洲并不陌生,所以商人在国家被灭亡以后,才有可能迁往美洲大佬。 商人尚经商,有很强的开拓精神,《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夏代命九夷,狩猎于大海,获大鱼。可见中国古人的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有基础迁往美洲。而且上古时期有部族迁徙到美洲,也有部族从美洲迁徙过来,加入当时的华夏部落联盟,所以才会有山海经里的那些看似荒诞的记载。《左传僖公十六年》中有这样的记载:“六鹢退飞过宋都”。“鹢”就是蜂鸟,蜂鸟是美洲独有鸟种,在3000年前的中国竟然出现,令人怀疑殷人战败后一部分去了美洲,而后又派遣人回到中国寻找殷人后代,这些人带着蜂鸟找到了殷商的后裔宋国。上世纪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也曾经研究过这段历史,并且在所著的《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说过这件事: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以上种种史料说明,上古时期“天之浮桥岛”并不是什么秘密,经常有部族经此迁徙,至少在春秋时期,“天之浮桥岛”这条连接亚洲和美洲的通道还是畅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