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文章插图
因为多次写到好汉打斗、猛将单挑以及战争,所以《水浒传》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兵器。尤其是招安之后,一百单八将先是打败辽国,而后平定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以及江南方腊,书中更是说到过多种兵器。比如辽国副统军贺重宝,兵器是三尖两刃刀;王庆麾下的李助,兵器是一把金剑,而袁朗的兵器则是两个钢挝;河北田虎部下,猛将山士奇惯使一条混铁棍,卞祥则使开山大斧和长枪;方腊阵营中,“宝光如来”邓元觉,用的是浑铁禅杖,而石宝则用劈风刀和流星锤,至于方杰,他擅长用方天画戟。这些兵器中,有一种是“骨朵”。(庞万春)带领着两员副将,一个唤做雷炯,一个唤做计稷。这两个副将都蹬的七八百斤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文章插图
很明显,这里的“骨朵”是一种兵器。另外,水浒还有几处提到骨朵。比如第十三回,杨志和周瑾比武时,为了避免伤亡,所以去了枪头,包上毡布,“缚成骨朵”;第三十三回,花荣救了宋江,为了震慑前来捉他的军士,曾一箭射中“门神骨朵头”。那么,骨朵到底是什么样的兵器呢?其作为兵器时,威力又如何呢?骨朵的起源是何时,又于何时不再上战场呢?接下来,就聊一聊中国古代的兵器骨朵。“骨朵”的历史在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工具,他们打猎常会借助天然的工具,比如石头,来作为远程狩猎武器。这些石头中,石球就是骨朵(头)的原型。人们发现石球的力量后,逐渐把环状的石头安装在木棍一端(或者系在绳子上,是流星锤的原型),用在近距离捕猎中。这种带着木棍的石球,不但可以近身锤砸、击打,必要时刻还能甩出去远程攻击。因为实用性强,所以这种武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文章插图
为了增加威力,石球还常常带着许多尖刃或者凸起,这就成了“骨朵”。从商周到秦汉,这种棍棒逐渐发展为兵器,并且在军队中使用。比如秦汉、南北朝时期,军中都有骨朵。后来,北方游牧民族在战争中,认识并吸收了这种兵器,他们也开始大量使用骨朵。当然,骨朵的材料,也从木石制,变成铜制或者铁制。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文章插图
五代以后,骨朵逐渐向仪仗器具发展,宋、辽、金时代,骨朵常作为礼仪器具。到明代时,骨朵正式退出兵器行列,完全成为礼仪器具。清代中期以后,骨朵不再作为礼仪器具使用,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代的兵器“骨朵”“骨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像花骨朵儿吗?并不是。北宋曾公亮所著的兵书《武经总要》中,有详细记载。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guā zhūn)),大腹也,谓其形如肫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其实,宋代之前的古人,对圆头器物或大头的棍棒统一称之为“胍肫”,因此骨朵这种兵器也叫“胍肫”。不过到宋代时,胍肫被讹传成了骨朵,于是“骨朵”的名字就流传开了。(骨朵名称来源,说法较多,本文只取主流的一种解释)之所以把含苞待放的花称为“花骨朵”,就是因为未开之花像骨朵,而不是因为骨朵像花。骨朵在前,花骨朵在后,所以含苞待放的花才有“花骨朵”之称。水浒|水浒里的兵器“骨朵”,是什么样?宋江为何也用骨朵?
文章插图
曾公亮说“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主要是因为,骨朵有几种不同的形制。第一种是蒺藜骨朵。蒺藜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像苍耳,但是比苍耳多了一些长短不一的硬刺。这种骨朵的前头,用的正是蒺藜一样的骨朵头,上面带着许多锋刃长刺,能够在打击敌人时,增加伤害。水浒中提到的“蒺藜骨朵”,就是种兵器。第二种是蒜头骨朵。除了蒺藜骨朵,还有一种骨朵,骨朵头不带长刺锋刃,而是圆圆的像蒜头,瓣状分明,所以叫蒜头骨朵。杨志与周瑾比武时,枪头裹着毡布,像是蒜头一样,所以说“缚成骨朵”。这里的骨朵,其实就是指蒜头骨朵。《武经总要》中,绘有蒺藜骨朵和蒜头骨朵的图。